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两种不同消化方法对表皮细胞表面抗原α6整合素和转铁蛋白受体表达的干预
引用本文:刘坡,祁少海,谢举临,黄冰,舒斌,徐盈斌,利天增.两种不同消化方法对表皮细胞表面抗原α6整合素和转铁蛋白受体表达的干预[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5,9(46):83-85.
作者姓名:刘坡  祁少海  谢举临  黄冰  舒斌  徐盈斌  利天增
作者单位:1.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烧伤科,广东省广州市,510080
2.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眼科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广州市,510060
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685);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基金资助(2004B350010020
摘    要:目的采用单纯胰酶和中性蛋白酶联合胰酶两种不同的消化方式,观察表皮细胞表面抗原α6整合素和转铁蛋白受体CD71表达的变化,为荧光激活细胞分选术分选表皮干细胞选择合适的消化方法.方法选取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门诊包皮环切手术患者的皮肤标本10份,患者均知情同意,年龄14~22岁.每份标本均分为2份,分别用胰酶、中性蛋白酶联合胰酶进行消化,共20份,分为胰酶组、中性蛋白酶联合胰酶组,10份/组.胰酶组将皮条放入质量浓度为2.5g/L的胰酶中,4℃消化过夜.次日撕除表皮角质层,以弯镊轻刮皮肤上皮面,获得表皮基底层细胞;中性蛋白酶联合胰酶组将皮条放入质量浓度为2.5g/L的中性蛋白酶中,4℃消化过夜.次日轻撕下皮肤表皮层,将其剪成1 mm×1 mm大小的碎块,以质量浓度为2.5g/L的胰酶消化5 min,获得表皮基底层细胞.分别取两组细胞悬液300 μL,加入碘化丙啶标记死亡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死亡细胞百分率,计算细胞活力.以荧光标记的α6整合素和CD71抗体标记细胞表面抗原,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抗原表达.剩余细胞以表皮细胞培养液重悬,移入预先铺有100 mg/LⅣ型胶原的培养瓶中,接种密度为5×104/cm2,3 d换液1次,观察两组细胞的生长情况.结果实验纳入包皮环切手术患者的皮肤标本10份,每份标本分别用胰酶、中性蛋白酶联合胰酶进行消化,共20份,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不同酶消化后两组细胞活力的比较中性蛋白酶联合胰酶组细胞活力明显高于胰酶组(86±1.81)%,(82±1.48)%,P<0.01].②不同酶消化后两组细胞抗原的表达胰酶组α6briCD71dim细胞占(8.00±1.69)%,α6briCD71bri细胞占(36.00±18.03)%,α6dim细胞占(40.00±10.08)%;中性蛋白酶联合胰酶组3种细胞所占比例依次为(30.00±8.59),(8.00±1.63),(38.00±8.72)%,两组各抗原的表达基本相似(P>0.05).③不同酶消化后两组细胞形态学观察结果胰酶组细胞贴壁及伸展较中性蛋白酶联合胰酶组稍迟0.5~1.0 h,此后培养过程中生长增殖情况无明显差异,一般7 d左右接近融合,传代.培养第7天,表皮细胞体积小,核浆比例大,可见夹杂有成纤维细胞.中性蛋白酶联合胰酶组细胞30 min内基本贴壁,并有少量细胞伸展,60 min后大部分细胞伸出短小伪足,胞质展开,折光率减低.培养第7天,表皮细胞体积小,核浆比例大,未见夹杂有成纤维细胞.结论从对表面抗原表达影响的角度来看,单纯胰酶消化与中性蛋白酶联合胰酶消化后α6briCD71 dim,α6briCD71bri,α6dim这3种表皮细胞的检出率基本相似,两种消化方法可根据习惯选用.但中性蛋白酶联合胰酶消化对细胞活力影响小,消化时机容易掌握,对细胞损伤相对小,适用于荧光激活细胞分选术分选表皮干细胞.

关 键 词:表皮/细胞学  干细胞  结合素类/生物合成  受体  转铁蛋白  流式细胞术
文章编号:1671-5926(2005)46-0083-03
修稿时间:2005年9月18日

Intervention of two different digestion methods on the expression of surface antigen alpha 6 integrin and transferrin receptor in epidermic cells
Liu Po,Qi Shao-hai,Xie Ju-lin,Huang Bing,Shu Bin,Xu Ying-bin,Li Tian-zeng.Intervention of two different digestion methods on the expression of surface antigen alpha 6 integrin and transferrin receptor in epidermic cells[J].Journal of Clinical Rehabilitative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2005,9(46):83-85.
Authors:Liu Po  Qi Shao-hai  Xie Ju-lin  Huang Bing  Shu Bin  Xu Ying-bin  Li Tian-zeng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