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心肌内控制释放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血管再生的作用
引用本文:聂绍平,曹林生,刘小青,蒋桔泉,曾秋棠,朱向明,陈立新,卢晓芳,谢明星,薛毅,王强,王新房.心肌内控制释放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血管再生的作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5,9(46):153-156.
作者姓名:聂绍平  曹林生  刘小青  蒋桔泉  曾秋棠  朱向明  陈立新  卢晓芳  谢明星  薛毅  王强  王新房
作者单位:[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北京市100029 [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内科,湖北省武汉市430022 [3]上海新兴血液制品研究所,上海市200135
摘    要:背景:实验研究表明,生长因子能促进心肌血管再生,采用纤维蛋白胶心肌内控制释放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血管再生作用和机制尚不明确。 目的:评价纤维蛋白胶心肌内控制释放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急性心肌梗死犬局部相关血管生长因子表达与细胞增殖水平的影响,探讨心肌内控制释放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血管再生的治疗作用。 设计:完全随机分组设计,对照实验。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内科和上海新兴血液制品研究所。 材料:实验于2001-06/2003-03先后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外科动物实验室和解放军总医院医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选用清洁级健康成年杂种犬12只,雌雄不拘。随机将犬分为2组:激光心肌血运重建组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每组6只。 方法:①将12只成年健康杂种犬于麻醉开胸后暴露心脏,结扎左前降支制作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动物随机分为2组:激光心肌血运重建组于急性心肌梗死30min后行透壁心肌打孔;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则于急性心肌梗死30min后行非透壁心肌打孔,并随后向孔道内注射含有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纤维蛋白胶。②术后第8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HPIAS-2000型彩色病理图文分析系统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程序分析缺血心肌局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水平的变化。③均数间比较采用非配对t检验或方差分析。主要观察指标:激光心肌血运重建组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梗死区心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和增殖细胞核抗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定量分析。 结果:激光心肌血运重建组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分别有5只和6只犬进入结果分析,免疫组织化学定量分析发现,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梗死区心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和增殖细胞核抗原染色的显色面积均高于激光心肌血运重建组(t=-7.505,-2.690与-6.895,P〈0.05)。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增殖细胞核抗原染色的平均吸光度也高于激光心肌血运重建组(t=15.271。P〈0.05)。 结论:心肌内控制释放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提高缺血心肌局部相关血管生长因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等)的表达水平,增强细胞增殖,从而促进血管再生。

关 键 词: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碱性  心肌  再生
文章编号:1671-5926(2005)46-0153-04
收稿时间:2005-05-30
修稿时间:2005-06-20

Enhanced expression of vascular growth factors and cell proliferation by controlled-releasing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s in canine myocardium
Nie Shao-ping, Cao Lin-sheng, Liu Xiao-qing, Jiang Ju-quan, Zeng Qiu-tang, Zhu Xiang-ming, Chen Li-xin, Lu Xiao-fang, Xie Ming-xing, Xue Yi, Wang Qiang, Wang Xin-fang.Enhanced expression of vascular growth factors and cell proliferation by controlled-releasing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s in canine myocardium[J].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Rehabilitation,2005,9(46):153-156.
Authors:Nie Shao-ping  Cao Lin-sheng  Liu Xiao-qing  Jiang Ju-quan  Zeng Qiu-tang  Zhu Xiang-ming  Chen Li-xin  Lu Xiao-fang  Xie Ming-xing  Xue Yi  Wang Qiang  Wang Xin-fang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