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电针刺激对周围性面神经损伤兔面神经核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胆碱乙酰转移酶的调节 |
| |
引用本文: | 姜国华,张黎明. 穴位电针刺激对周围性面神经损伤兔面神经核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胆碱乙酰转移酶的调节[J]. 中国临床康复, 2006, 10(19): 130-132 |
| |
作者姓名: | 姜国华 张黎明 |
| |
作者单位: | [1]哈尔滨医科大学,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50040 [2]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50040 |
| |
基金项目: |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D0343). |
| |
摘 要: | 目的:观察穴位电刺激对面神经损伤兔面神经核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胆碱乙酰转移酶的影响,揭示针刺促进损伤面神经再生修复的作用途径。方法:实验于2005-03/2005-09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解剖教研室完成。①选用日本大耳白兔120只,雌雄各半,6-8月龄。随机将兔分为5组,每组24只:假手术组、模型组、西药组、传统针刺组、电针刺激组,每组再分为术后7,14,21,28d4个时间点进行观察。②应用神经卡压法造成周围性面神经损伤模型。假手术组:切开左侧面部皮肤后缝合。模型组:造模后不给任何处置。西药组:造模术后第1天每只给予维生素B1 10mg/d,维生素B12 50μg加地塞米松肌肉注射。地塞米松用量从每只2mg/d开始,以后每隔7d减为半量。传统针刺组:造模后第1天开始用0.25mm&;#215;40mm毫针针刺术侧穴位:翳风直刺1.0cm,颧骼直刺0.3cm,地仓直刺0.5cm,颊车直刺0.5cm,四白向下平刺0.5cm、阳白向下平刺0.5cm,每10min捻转1次,留针30min,每针刺治疗5d,休息2d。电针刺激组:从造模后第1天开始取术侧穴位电针刺激,穴位位景、进针角度及进针深度同传统针刺组,翳风(阴极)与颊车(阳极)、地仓(阴极)与四白(阳极)连接全能脉冲电疗仪,频率为1—100Hz,电压2V,疏密波刺激,治疗30min/d,每针刺治疗5d,休息2d。各组均干预28d。③手术后7,14,21,28d,取兔左侧脑于组织,固定,石蜡包埋,切片。采用内氏染色的方法,光镜下观察面神经核中神经元形态的改变。按SP试剂盒操作说明。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神经元进行染色,每张片显微镜下计数5个固定点高倍(10&;#215;40)视野下面神经核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胆碱乙酰转移酶表达阳性细胞数。组间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大耳白兔12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面神经核中内氏体:随治疗时间延长,西药组、传统针刺组、电针刺激组均有不同程度增多,其中电针刺激组增多最明显,但这3组仍少于假手术组。②面神经核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阳性神经元数:术后7,14,21,28d电针刺激组均明显多于茸他4组(P〈0.01);西药组、传统针刺组、电针刺激组均有随治疗时间延长逐渐增多的趋势(P〈0.01)。③面神经核胆碱乙酰转移酶阳性神经元数:术后7。14,21,28d:电针刺激组均明显多于模型组、西药组、传统针刺组(P〈0.01);西药组、传统针刺组、电针刺激组均有随治疗时间延长逐渐增多的趋势(P〈0.05)。结论:穴位电针刺激可调节面神经核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胆碱乙酰转移酶,对面神经神经核神经元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对损伤面神经修复起促进作用。
|
关 键 词: | 面神经麻痹/穴位疗法 电刺激 针刺穴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胆碱O-乙酰转移酶 |
收稿时间: | 2005-11-30 |
修稿时间: | 2006-03-10 |
Effect of electroacupuncture stimulation on regulation of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and choline acetyltramferase in facial nucleus of rabbits with peripheral injury of facial nerve |
| |
Abstract: | |
| |
Keywords: | |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