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经肋间动脉移植骨髓基质细胞对家兔脊髓损伤后神经轴突及胶质瘢痕的影响
引用本文:王晶,周晓忠,李超,孙鸿涛,陈为坚,李贵涛.经肋间动脉移植骨髓基质细胞对家兔脊髓损伤后神经轴突及胶质瘢痕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杂志,2014(1):25-30.
作者姓名:王晶  周晓忠  李超  孙鸿涛  陈为坚  李贵涛
作者单位:510317广州,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粤医院,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骨科
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2B031800266);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A2012138)
摘    要:目的探讨经肋间动脉移植骨髓基质细胞(BMSC)对家兔脊髓损伤(SCI)后神经轴突及胶质瘢痕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只家兔分为假手术组、损伤对照组和BMSC治疗组。采用钳夹法将损伤对照组及BMSC治疗组制成T9 SCI动物模型,假手术组仅打开椎板,不损伤脊髓。BMSC治疗组和损伤对照组于制模后1周时分别经肋间动脉注射0.5ml BMSC细胞悬液和等量生理盐水。于制模后第1天、第1周、第2周和第4周时分别采用BBB评分评定各组家兔后肢运动功能,于制模后4周时提取各组家兔受损脊髓行HE和Nissl染色,观察脊髓病理形态改变;并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家兔受损脊髓神经丝蛋白(NF200)和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变化。 结果制模后不同时间点发现假手术组BBB评分均明显高于损伤对照组及BMSC治疗组(P<0.05);BMSC治疗组制模后第2周、第4周时BBB评分[分别是(8.38±0.97)分和(14.63±1.77)分]均明显高于损伤对照组[分别是(6.38±1.07)分和(8.50±0.93)分](P<0.05)。HE染色显示,制模后第4周时假手术组脊髓内未发现胶质瘢痕及空洞形成;损伤对照组和BMSC治疗组SCI区域均可见胶质细胞增生、胶质瘢痕及空洞形成,并且BMSC治疗组病理改变较损伤对照组减轻。Nissl染色显示假手术组典型神经元数量较多,损伤对照组及BMSC治疗组均有大量神经元碎裂、降解,其中BMSC治疗组的残存神经元数量明显多于损伤对照组;免疫组化检查提示损伤对照组、BMSC治疗组NF200阳性细胞数及GFAP阳性染色面积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0.05),其中BMSC治疗组受损脊髓内NF200阳性细胞数[(57.88±9.76)%]明显高于损伤对照组[(21.25±4.50)%](P<0.05);同时BMSC治疗组GFAP阳性染色面积[(3154.01±334.47)μm2]明显小于损伤对照组[(4536.79±686.83)μm2](P<0.05)。 结论经肋间动脉移植BMSC能促进SCI家兔受损脊髓神经轴突生长,抑制胶质细胞增生及胶质瘢痕形成,有助于脊髓神经功能恢复。

关 键 词:脊髓损伤  肋间动脉  骨髓基质细胞  神经微丝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家兔
点击此处可从《中华物理医学杂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华物理医学杂志》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