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薯蓣皂苷的次皂苷元B(DRG)体外诱导人大肠癌HCT-15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
引用本文:王三龙,罗红梅,蔡兵,崔承彬,刘宏伟,吴春福.薯蓣皂苷的次皂苷元B(DRG)体外诱导人大肠癌HCT-15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11,46(15):1167-1172.
作者姓名:王三龙  罗红梅  蔡兵  崔承彬  刘宏伟  吴春福
作者单位: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国家药物安全评价监测中心;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药剂科;北京生物医药研究所;北京药理毒理研究所;沈阳药科大学中药学院药理系;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项目)(1998051113);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39825126)
摘    要: 目的 探讨中药单体薯蓣皂苷的次皂苷元B(DRG)体外诱导HCT-15细胞凋亡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Western blotting、体外Bcl-xL蛋白竞争结合检测实验及逆转录PCR(RT-PCR)对DRG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 在HCT-15细胞中,DRG促发了线粒体调控的凋亡途径,细胞色素c呈时效性地从线粒体中释放到胞质中,同时Bax与Bcl-2蛋白表达的相对比例上调,caspase-9、caspase-3和PARP等被剪切成具有活性的片段,但是caspase-7却未见剪切,同时还不影响P53和Bcl-xL的表达;而与死亡受体途径相关的FADD表达无明显变化,caspase-8酶原也未见剪切;另外,DRG也不抑制BH3短肽与Bcl-xL的结合;RT-PCR检测结果表明,DRG诱导HCT-15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的mRNA水平的改变,进而导致Bcl-2蛋白表达水平下降,而Bax蛋白表达水平则明显增加,说明DRG诱发的细胞凋亡中涉及到Bcl-2和Bax基因水平的变化。结论 DRG诱发HCT-15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在于从基因水平影响Bax和Bcl-2靶基因的转录表达,上调Bax/Bcl-2蛋白表达水平比例,并最终通过激活经典的线粒体途径而不是死亡受体途径来发挥其HCT-15细胞凋亡诱导作用,且对P53呈非依赖型。

关 键 词:细胞凋亡  HCT-15细胞  福州薯蓣  薯蓣皂苷次皂苷元B(DRG)  线粒体途径  死亡受体途径
收稿时间:2011-11-11;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药学杂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药学杂志》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