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丹参热蒸治疗对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症状评分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引用本文:宋蕾,王兴林,张立宁.丹参热蒸治疗对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症状评分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1):17-20.
作者姓名:宋蕾  王兴林  张立宁
作者单位:解放军总医院理疗科,北京市100853
摘    要:目的:观察具有明确的镇痛、镇静、抗炎功效的丹参热蒸治疗对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症状、疼痛程度和血流变学指标的影响,并与非血瘀型患者作对照。 方法:①选择2002-06/2005—06解放军总医院理疗科门诊就诊或住院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1例,男47例,女44例。患者均对检测项目知情同意。(2)参照1993年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关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所确定的辨证标准,并结合临床实际,初步拟设为4个证型:血瘀型(n=33)、寒湿型、湿热型、肝肾亏虚型;后3个证型统称为非血瘀型(n=58)。③全部患者接受丹参袋熏蒸治疗。用法为丹参(由有本院中药房提供)碾碎,装入布袋入入锅中蒸30min后取出,放于腰部和臀部热敷,温度以能耐受为度。药凉后取下,1次/d,每剂用20-30d,30d为1个疗程,同时接受包括腰椎牵引和中频电治疗的物理治疗。④临床症状评估采用日本骨科学会推荐的下腰痛评估量表,包括14项内容:下腰痛;腿酸或麻木;步行能力;直腿抬高试验;感觉障碍;运动障碍;日常生活能力测评;卧位转身;站立试验;洗漱;长久坐(1h);身体前倾试验;举物和持物;膀胱功能。每项内容按3级或4级计分法评估,得分越高代表损伤程度越重。⑤疼痛评估采用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主诉分级法:0分为无痛;1分为轻度疼痛,但可耐受,不影响睡眠,并可正常生活;2分为中度疼痛,较为明显,睡眠受干扰,需要一般性止痛、镇静和安眠药物;3分为重度,疼痛剧烈,难以忍受,常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睡眠受到严重干扰,需要麻醉性药物。⑥治疗前1周和疗程结束后1周内进行症状及疼痛评估并应用LBY-N6B型全自动模块式血流变仪(北京普利生科贸贪集团)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⑦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 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1例均进人结果分析。①血瘀型和非血瘀型患者治疗前下腰痛评估量表评分接近(P〉0.05);治疗后除下腰痛评估量表中的运动障碍和膀胱功能项外,其余项目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下腰痛评估量表中下腰痛、腰酸和麻感、步行能力、直腿抬高试验、感觉障碍、站立试验、长久坐、总分明显低于非血瘀型患者(P〈0.05)。②治疗前血瘀型和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主诉分级法疼痛评分接近(1.93&;#177;0.38.1.96&;#177;0.41,P〉0.05),治疗后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明显低于非血瘀型患者(1.55&;#177;0.40,1.60&;#177;0.36,t=1.966,P〈0.05);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t=2.352,2.407,P〈0.05)。③治疗前血瘀型和非血瘀型患者各项血流变学指标接近(P〉0.05)。治疗后血瘀型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血沉、全血还原黏度、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非血瘀型患者治疗后全血低切和中切黏度、红细胞压积、血沉、全血还原中切和高切黏度、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血瘀型患者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沉、全血还原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低于非血瘀型患者(P〈0.05)。 结论:丹参热蒸可明显改善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症状、疼痛程度及血流变学指标,作用效果优于非血瘀型患者。

关 键 词:椎间盘移位/中药疗法  辨证分型  丹参  腰痛  血液流变学
收稿时间:10 20 2005 12:00AM
修稿时间:01 24 2006 12:00AM

Effect of hot-steaming therapy with danshen on symptomatic score and hemorheological indexes in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 protrusion of blood-stasis type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