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造血细胞分化的体外诱导体系构建及优化
摘    要:目的构建模拟胚胎期不同造血部位的造血微环境体系用于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向造血细胞分化,并初步评价分化效率。方法采用体视显微镜及HE染色观察E11.5小鼠胚胎卵黄囊(YS)、胎盘(PL)和胎肝(FL)的解剖部位和形态;选取E7.5~E9.5、 E10.5~E12.5及E13.5~E15.5胚胎YS、 PL和FL组织进行基质细胞培养并制备条件培养液,即为卵黄囊基质细胞条件培养液(YSSC-CM)、胎盘基质细胞条件培养液(PLSC-CM)和胎肝基质细胞条件培养液(FLSC-CM),与体外扩增的SD大鼠BMSC共培养。实验分为对照组、白细胞介素6(IL-6)联合干细胞因子(SCF)处理组、 YSSC-CM处理组、 PLSC-CM处理组和FLSC-CM处理组。共培养7~9 d,收集培养液中漂浮细胞。吉姆萨染色检测细胞形态,直接免疫荧光术检测细胞表面特异性分子CD34和CD45的表达,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粒-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GM-CFU)鉴定分化细胞。结果体视显微镜下观察鼠胚PL和FL与人胚的位置相同,而YS是包裹在胚体及羊膜的外侧, HE染色显示PL血管迷路、 FL血窦和YS血岛富含血细胞;倒置相差显微镜及细胞计数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及IL-6联合SCF处理组相比, YSSC-CM组、 PLSC-CM组和FLSC-CM组培养液中的漂浮细胞明显增多, FLSC-CM组最多;YSSC-CM组、 PLSC-CM组和FLSC-CM组漂浮细胞,经吉姆萨染色后形态类似于淋巴或单核样细胞,表达造血细胞特异性表面标志CD34和CD45,形成造血集落数最多是FLSC-CM组,其次是PLSC-CM组,最少为YSSC-CM组。而对照组和IL-6联合SCF处理组无变化。结论依循阶段性和时序性,获取YS、 PL和FL并制备了YSSC-CM、 PLSC-CM和FLSC-CM,可诱导SD大鼠BMSC向造血细胞分化, FLSC-CM处理的细胞分化效率较优。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