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双源CT定量容积成像技术预测肺癌患者术后肺功能改变的前瞻性研究
引用本文:李敏,梁朝阳,郭俊唐,马永富,周亮,杨璞,杨公政,刘阳.双源CT定量容积成像技术预测肺癌患者术后肺功能改变的前瞻性研究[J].中华外科杂志,2014,52(10).
作者姓名:李敏  梁朝阳  郭俊唐  马永富  周亮  杨璞  杨公政  刘阳
作者单位:解放军总医院胸外科, 北京,100853
摘    要:目的 探讨利用双源CT定量容积成像技术预测肺癌患者术后肺功能改变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住院行单操作孔胸腔镜下肺叶或全肺切除的肺癌患者233例进行前瞻性研究,其中男性121例,女性112例,平均年龄(53±16)岁.术前进行常规肺功能检查;同时利用双源CT行深吸气末及深呼气末双时相扫描,分别测量患者的各肺叶、单侧肺及全肺的肺容积、像素指数分布直方图、肺密度值.术后3个月复查肺功能.最后比较CT容积扫描测得的肺容积值与患者术前肺功能指标的差异及相关性,比较根据CT容积值预测的术后肺功能指标与患者术后实测肺功能指标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 CT容积扫描平卧位肺野上部密度为-(870 ±22) HU,下部密度为-(767±16)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3,P<0.01);右上、右中、右下、左上、左下肺叶,右全及左全肺占双肺容积比例分别为20.5%、10.3%、23.1%、24.6%、21.5%、53.9%、46.1%.CT容积扫描所得数据与患者手术前常规肺功能指标肺总量、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残气量、FEV1/FVC之间相关系数最高分别为0.92、0.76、0.70、0.85、0.53(t=3.14、3.05、2.86、3.09、2.68,均P<0.01),与术后实测指标最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87、0.68、0.75、0.81、-0.64(t=3.10、2.85、3.05、3.02、2.79;均P<0.01).结论 利用双源CT定量容积成像技术对患者的术后肺功能改变进行预测是可行的,可精确评估待切除部位对术后肺功能影响并对术后肺功能进行预测.

关 键 词: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呼吸功能试验  肺肿瘤  胸腔镜检查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of dual source CT quantification volume imaging to forecast lung cancer patients' postoperative pulmonary function changing: a prospective study
Abstract:
Keywords:Tomography  X-ray computed  Respiratory function tests  Lung neoplasms  Thoracoscopy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