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双微导管介入栓塞治疗急性期 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疗效分析
引用本文:潘桂芳,唐超,李雯.双微导管介入栓塞治疗急性期 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疗效分析[J].浙江医学,2023,45(20):2197-2201.
作者姓名:潘桂芳  唐超  李雯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临平院区神经康复科
摘    要:目的 分析双微导管介入栓塞治疗急性期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 方法 选择 2018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临平院区收治的急性期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 110 例,均行双微导管介入栓塞治疗,观 察双微导管介入栓塞治疗后患者的栓塞率、术后 1 个月有效率及并发症情况。出院后随访 6 个月,在末次随访时采用神经功能预 后量表(mRS)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根据mRS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 特征,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双微导管介入栓塞治疗急性期颅内宽颈动脉瘤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结果 110 例患者手术 均成功,术后即刻血管造影检查显示,栓塞率为 96.36%(106/110)。术后 1 个月有效率 91.67%(99/108)。术后发生电解质紊乱、 肺部感染及发热各 1 例,脑积水和尿路感染各 2 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6.48%(7/108)。预后不良组年龄大于预后良好组,有高 血压病史、术前 Hunt-Hess 分级Ⅲ~Ⅳ级者占比高于预后良好组,瘤颈宽度大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高血压病史、术前 Hunt-Hess 分级Ⅲ~Ⅳ级、瘤颈宽度等因素均是双微导管介入栓塞治疗急性期颅内宽颈动脉瘤预后不 良的危险因素(均 P<0.05)。 结论 双微导管介入栓塞治疗急性期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患者若伴有高血压病史、术前Hunt Hess分级Ⅲ~Ⅳ级、瘤颈较宽时预后不良的发生风险增高,在诊治过程中应予关注。

点击此处可从《浙江医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浙江医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