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黄帝内经》痈肿病机辨析
引用本文:秦田雨,马师雷,贺娟.《黄帝内经》痈肿病机辨析[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4(11):982-986.
作者姓名:秦田雨  马师雷  贺娟
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北京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中心
摘    要:现代中医外科学认为痈肿为外感六淫,或受外伤感染毒邪,或过食膏粱厚味、化火成毒所致,治疗多采用清热解毒的方法与药物.而中医学经典《黄帝内经》提出"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除运气七篇大论以火热论述外,其他各篇多以营卫壅滞立论.这种矛盾性的存在,使得溯源痈肿发病的核心病机、以期为临床立法用药提供理论依据和思路具有必要性.本文对比区分了痈、疽、肿、疮、疡原义及疾病特点,系统梳理了《黄帝内经》及后世医家对于痈、肿、疮、疡病机的认识,回顾了历代医家治疗痈肿的治则治法.我们发现痈、疽、肿3者特征具有相似性,均指因壅塞不通导致的皮表肿起的疾病,在《黄帝内经》中常相互并见;疡与疮是近义词,都是指病灶易于破溃的病损."痈"与"疮""疡"为不同的疾病,一强调壅塞所致肿起病形,一强调破溃病形.《黄帝内经》以古人对"痈"的字义认识为基础,对痈肿壅而不通病机的理论进行了阐发:《黄帝内经》所论痈肿病性寒热均可见,内因外因均有,其中外邪所致痈肿以寒性为主,尚未见热性;但无论偏寒偏热还是后期郁热,营卫壅滞都是共同病机;后世医家在阐发痈肿病机时也多不离《黄帝内经》原旨.与痈肿不同,《黄帝内经》认为疮疡的病因为外在火热引发,病机为火热腐败血肉所致,症状理应多伴有局部红肿化脓乃至破溃.与之相应,治疗以清热解毒为主.由于医学重视火热的时代发展特色,以及一部分痈肿后期确实会发生火毒肉腐的脓肿溃破,后世逐渐将疮、痈混同,提倡统一以清热解毒法为主治之,但这种混用导致痈肿本身气血凝滞的独特病机特点被掩盖.治疗方面,《金匮要略》所载治疗肠痈的大黄牡丹汤、薏苡附子败酱散和千金苇茎汤、外科经典名方十六味流气饮、《医学衷中参西录》所载活络效灵丹,以及后世广为使用的托里表散法都是以活血散瘀为法治疗痈肿.因此回归痈肿营卫壅滞的核心病机,是临床取得疗效的关键.

关 键 词:黄帝内经  痈肿  病机  气滞血瘀  疮疡

Discrimination of the pathogenesis of Yong ( carbuncle ) and Zhong ( swelling) in Huangdi Neijing
Qin Tianyu,Ma Shilei,He Juan.Discrimination of the pathogenesis of Yong ( carbuncle ) and Zhong ( swelling) in Huangdi Neijing[J].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021,44(11):982-986.
Authors:Qin Tianyu  Ma Shilei  He Juan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