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心源性恶液质的机制研究进展
引用本文:叶小帆,徐晨光.心源性恶液质的机制研究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2009,25(8):1177-1179.
作者姓名:叶小帆  徐晨光
作者单位:叶小帆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外科,广东,广州,510080);徐晨光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外科,广东,广州,510080);
摘    要:恶液质是慢性疾病的晚期表现,以消瘦为特征。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时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机体消耗.随着脂肪组织、瘦体质和骨组织减少到一定程度就出现了心源性恶液质(syndrome of cardiac cachexia,SOCC)。SOCC的出现往往提示预后不良,是独立于年龄、左室射血分数、运动耐量之外的一项重要的预后因素。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免疫和神经内分泌异常在SOCC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关 键 词:心源性恶液质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神经内分泌异常  左室射血分数  SOCC  慢性疾病  脂肪组织  预后不良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