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肾移植术后受者体质量指数对其死亡的影响分析
引用本文:朱长炎,赵海峰,曾宪有,李爱娜,肖莹,孙星慧,吴卫真.肾移植术后受者体质量指数对其死亡的影响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14,0(2):342-344.
作者姓名:朱长炎  赵海峰  曾宪有  李爱娜  肖莹  孙星慧  吴卫真
作者单位:朱长炎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泌尿外科,福建 福州,350025); 赵海峰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泌尿外科,福建 福州,350025); 曾宪有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泌尿外科,福建 福州,350025); 李爱娜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泌尿外科,福建 福州,350025); 肖莹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泌尿外科,福建 福州,350025); 孙星慧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泌尿外科,福建 福州,350025); 吴卫真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泌尿外科,福建 福州,350025);
摘    要:【目的】探究肾移植术后受者体质量指数对其死亡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1~2010年死亡的207例肾移植受者资料。根据受者术后随访期间的身体质量指数(BM I )将其分为偏瘦组(BM I<18.5 kg/m2,n =55)、正常组(18.5 kg/m2≤BMI<24k g/m2,n=100)和超重组(BMI≥24 kg/m2,n=52),对三组受者死亡原因、受者存活率和移植肾存活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所有受者的前三位死亡原因依次为感染(31.9%)、心血管疾病(21.3%)和肝功能衰竭(15.9%);超重组中移植肾失功能死亡和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比率均明显高于偏瘦组和正常组(P<0.05);正常组肾移植术后受者存活率明显高于偏瘦组和超重组(P <0.05);正常组术后3年、5年受者存活率明显高于偏瘦组和超重组(P<0.05),但1年、10年受者存活率三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正常组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存活率明显高于偏瘦组和超重组( P<0.05)。【结论】肾移植术后受者BM I≥24 kg/m2是增加心血管疾病死亡和降低受者及移植肾存活率的一个风险因素。

关 键 词:肾移植  人体质量指数  死亡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