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解剖分型进行颈外静脉穿刺置管的探讨 |
| |
作者姓名: | 宁全珍 王磊 李桂芳 |
| |
作者单位: | 山西省忻州市人民医院,034000 |
| |
摘 要: | 目的:根据颈外静脉的行径、管径和回流部位等解剖的特点,进行分型,对穿刺和插管的操作调整。方法患者115例,男女性别比67/48,年龄37—68岁,体重42—86kg,ASAⅠ—Ⅲ级。随机分为两组,传统方法组(A组)52人,改良方法组(B组)63人。A组:穿刺点在下颌角与锁骨上缘中点联线中上1/3处,进针方向按静脉走向与颈部皮肤成15i角,确定穿刺成功后,通过导丝送入导管。B组:在穿刺前先压迫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以下部分,待颈外静脉上段充分充盈显露后以其中点为穿刺点,同时让上段充分充盈后,再迅速松开压迫,注意观察颈后三角内的血液充盈方向,即可确定颈外静脉下段行程,向下内充盈的为Ⅰ、Ⅱ型,向下外的为Ⅲ型。然后分别对待:Ⅰ、Ⅱ型穿刺针沿静脉方向与皮肤尽量紧贴,穿刺成功后正常置管;Ⅲ型穿刺时进针点偏上,针的指向偏后,置管时,先向下外有阻力后将导管引向下内,再次有阻力后应将导管引向内置管。记录从穿刺针开始进入皮肤到穿刺成功的时间以及过程中发生皮下渗液、置管困难等并发症的情况。结果与A组比较,B组的穿刺时间缩短,发生皮下渗液、置管困难的并发症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法根据解剖分型分别选择穿刺点、穿刺针指向和置管方法,较传统方法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
关 键 词: | 颈外,静脉 穿刺 置管 解剖 分类 |
文章编号: | 1008-6919(2006)12-0065-02 |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