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端粒酶活性在甲状腺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引用本文:朱国献,朱小兵,李涛,杨红伟,王祖辉.端粒酶活性在甲状腺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J].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2015,9(5):394-396.
作者姓名:朱国献  朱小兵  李涛  杨红伟  王祖辉
作者单位:1. 518035 深圳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甲状腺外科 2. 518035 深圳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
摘    要:目的探讨端粒酶活性在甲状腺癌各病理类型中的表达及其作为甲状腺肿瘤标志物的可能性。 方法采用以PCR技术为基础的TRAP-银染定性和半定量法,检测73例不同种甲状腺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 结果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0(0/8),结节性甲状腺肿为15.0%(3/20),甲状腺腺瘤为10.0%(1/10),乳头状腺癌为75.0%(15/20),滤泡状腺癌为80.0%(8/10),髓样癌为100.0%(3/3),未分化癌为100.0%(2/2)。良恶性组中的端粒酶活性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24,P<0.01)。 结论端粒酶活性在甲状腺癌各个类型中都有高表达,可作为甲状腺肿瘤诊断的理想标志物,尤其是对良恶性甲状腺滤泡性腺瘤的鉴别。端粒酶活性与甲状腺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无关,与甲状腺癌的预后可能有关,即端粒酶活性愈强,其预后愈差。

关 键 词:甲状腺癌  端粒酶活性  意义  
收稿时间:2014-12-22
点击此处可从《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