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吡非尼酮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转化生长因子活化激酶1通路改善大鼠腹膜纤维化
作者单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福建福州350005
摘    要:目的观察吡非尼酮(PFD)对高糖诱导大鼠的腹膜纤维化(PF)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腹腔注射4.25%腹膜透析液100 mL/(kg·d),连续4周,建立PF大鼠模型;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PF组、PF+PFD 250 mg/(kg·d)(PF-PFD250组)、PF+PFD 750 mg/(kg·d)(PF-PFD750组)。检测超滤量(UFV)及最大葡萄糖转运量(MTG),代表腹膜转运功能;Masson染色观察腹膜胶原沉积;免疫组化法测壁层腹膜中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E-钙黏蛋白表达;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blot)检测腹膜组织TGF-β_1、α-SMA、E-钙黏蛋白、Ⅰ型胶原、转化生长因子活化激酶1(TAK1)/磷酸化TAK1(P-TAK1)、P38/磷酸化P38(P-P38)蛋白的表达。体外培养腹膜间皮细胞(PMCs),并分别使用TGF-β_1、TGF-β_1+PFD、TGF-β_1+P-P38抑制剂(SB203580 20 nmol/L)进行干预。细胞计数试剂(CCK8)评估细胞活力;Western-blot测细胞α-SMA、E-钙黏蛋白、Ⅰ型胶原、TAK1/P-TAK1、P38/P-P38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F组超滤量减少(1.588±0.955)比(9.675±2.626)mL,P0.01],MTG升高(18.625±3.042)比(8.880±1.940)mmol/kg,P0.01],腹膜厚度明显增加(P0.01);与PF组相比,PF-PFD250组及PF-PFD750组超滤量增加,MTG降低,腹膜厚度降低(均P0.0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F组腹膜组织中TGF-β_1、Ⅰ型胶原、P-TAK1、P-P38、α-SMA表达水平升高,E-钙黏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均P0.01);PFD可抑制PF大鼠腹膜组织TGF-β_1、α-SMA、Ⅰ型胶原、P-TAK1、P-P38蛋白表达,促进E-钙黏蛋白的表达(P0.0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TGF-β_1(5μg/L)组细胞活力明显降低(P0.01),P-TAK1、P-P38、α-SMA、Ⅰ型胶原蛋白水平增加,E-钙黏蛋白表达减少(均P0.01);与TGF-β_1组相比,TGF-β_1+PFD(10~(-3) mol/L)组和TGF-β_1+P-P38抑制剂组细胞活力增加,α-SMA和Ⅰ型胶原蛋白水平降低,E-钙黏蛋白表达升高(均P0.01);TGF-β_1+PFD组中P-TAK1和P-P38表达均减少;而TGF-β_1+P-P38抑制剂组中仅P-P38表达减少(均P0.01)。结论吡非尼酮可减轻高糖诱导的大鼠腹膜间皮下致密层增厚,抑制腹膜上皮-间充质转分化,从而改善PF,这种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TGF-β_1/TAK1信号通路而实现的。

关 键 词:吡非尼酮  腹膜纤维化  转化生长因子口1  转化生长因子活化激酶1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E-钙黏蛋白  大鼠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