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大麻制剂O-1602和大麻二酚对LPS导致的啮齿动物小肠运动紊乱的影响 |
| |
作者姓名: | 林旭红 李永渝 冯雅静 曹明华 徐菁 李琨 冯佳燕 余良英 |
| |
作者单位: | 1.同济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 同济大学消化系统疾病研究所,上海,200092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30971168;No.81141050) |
| |
摘 要: | 目的:通过离体及在体实验,观测2种新型大麻类制剂O-1602和大麻二酚(CBD)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啮齿动物小肠运动紊乱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LPS腹腔注射复制小鼠小肠运动紊乱模型,碳末悬液灌胃评估小肠排推功能,Westernblotting测定回肠G蛋白偶联受体55(GPR55)的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LPS与大鼠、小鼠回肠肌条共孵育制备离体动力紊乱模型,应用器官浴槽采集自发性以及10Hz电刺激时收缩活动的变化;细胞内微电极技术记录平滑肌细胞膜电位变化;定磷法测定平滑肌组织Ca2+-ATP酶(Ca2+-ATPase)活性变化。结果:在体实验:LPS引起动物明显的炎症表现及小肠运动紊乱(P<0.01),CBD改善小肠运动(P<0.05),并降低IL-6水平(P<0.01)和GPR55表达(P<0.01)。离体实验:O-1602和CBD在体外选择性逆转LPS诱导的平滑肌自发性及电刺激时的收缩紊乱(P<0.05或P<0.01),但二者不影响生理及病理状态下平滑肌细胞膜电位水平,CBD预处理降低LPS诱导的平滑肌组织Ca2+-ATPase活性升高的效应(P<0.05)。结论:在体内CBD通过减轻炎症程度,降低GPR55表达水平,改善LPS导致的小肠运动紊乱;在体外O-1602和CBD可一定程度逆转LPS导致的大、小鼠小肠运动功能紊乱,其机制不是通过改变平滑肌细胞膜电位实现的,而可能与其调节平滑肌组织Ca2+-ATPase活性有关。
|
关 键 词: | O-1602 大麻二酚 脂多糖类 G蛋白偶联受体 55 |
收稿时间: | 2012-03-18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病理生理杂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病理生理杂志》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