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基于系统生物学的针灸治疗中风潜在作用机制探讨
引用本文:张宾,黄雁,陈国铭,梁妙珍,王澍欣,贺君,徐展琼,朱欢欢,刘韵韵,邝梓君,庄礼兴.基于系统生物学的针灸治疗中风潜在作用机制探讨[J].辽宁中医杂志,2019,46(2):395-399,后插6.
作者姓名:张宾  黄雁  陈国铭  梁妙珍  王澍欣  贺君  徐展琼  朱欢欢  刘韵韵  邝梓君  庄礼兴
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广州,510405;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广东广州,510405;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广东广州,51040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厅项目
摘    要:目的:通过系统生物学方法探讨针灸治疗中风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系统检索PubMed、 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摘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WanFang),收集关于针灸治疗中风机制的实验研究文献,从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中筛选出与针灸治疗中风机制相关的靶标、基因和通路;利用STRING在线数据库对靶标进行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的构建与分析;从Uniprot数据库中获取靶标蛋白的基因名称后,借助DAVID数据库进基因本体(GO)功能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研究针灸治疗中风的作用机制。结果:PPI网络图结果表明针灸治疗中风的核心靶标有IL8、TNF、IL6、IL1B、ICAM1、C3、POMC、PTGS2、CRP、NPY等;GO分析结果表明针灸治疗中风的作用主要通过干预炎症反应、白细胞介素-8生产的正调节、细胞凋亡的积极调节等发挥生物学功能;KEGG结果表明针灸治疗中风主要作用与TNF signaling pathway、NF-kappa B signaling pathway、MAPK signaling pathway、NOD-like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Adipocytokine signaling pathway等信号通路有关。结论:由此可见,针灸主要通过抑制炎症反应、细胞凋亡和补体激活等多种途径、多种信号通路来发挥其治疗中风的作用。

关 键 词:针灸  中风  系统生物学  机制

Study on Potential Mechanism of Acupuncture Treatment for Stroke Based on Systems Biology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