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D-二聚体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疗效的预测意义
引用本文:蒋陈晓,杨婷,郗有丽,严思敏,徐航,张秋灵,王军,葛卫红.D-二聚体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疗效的预测意义[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20,26(1):38-40.
作者姓名:蒋陈晓  杨婷  郗有丽  严思敏  徐航  张秋灵  王军  葛卫红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南京 210000;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南京 210000;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南京 210000;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南京 210000;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南京 210000;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南京 210000;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南京 210000;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南京 210000
基金项目:南京市卫生科技发展专项资金项目一般性课题(No:YKK18074);南京市药学会-常州四药医院药学科研基金(No:2019YX01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No:81603102)
摘    要:目的:探讨D-二聚体水平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静脉溶栓疗效的预测作用。方法:选取100例患ACI并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采用Sysmex Cs-5100全自动检测仪分别检测其溶栓前、后24 h内D-二聚体水平,同时记录患者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病情好转患者70例,为好转组,恶化患者30例,为恶化组。2组到达医院至开始静脉溶栓时间(DNT)、性别和入院时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所有患者溶栓前、后24 h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且恶化组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高于好转组(均P 0. 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溶栓后24 h D-二聚体水平显著升高是患者溶栓后病情恶化的危险因素。溶栓后NIHSS评分与溶栓前、后24 h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别存在明显正相关性(r分别为0. 316、0. 451,均P 0. 01)。结论:ACI患者溶栓后24 h内D-二聚体水平显著升高预示病情恶化。

关 键 词:D-二聚体  急性脑梗死  静脉溶栓  疗效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内科急危重症杂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内科急危重症杂志》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