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小蠊和美洲大蠊饵剂的研制及其诱杀效果? |
| |
作者姓名: | 田厚军 赵建伟 陈勇 陈艺欣 林硕 魏辉 |
| |
作者单位: |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福建省作物有害生物监测与治理重点实验室,福州350003;农业部福州作物有害生物科学观测试验站, 福州350013;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福建省作物有害生物监测与治理重点实验室,福州350003;农业部福州作物有害生物科学观测试验站, 福州350013;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福建省作物有害生物监测与治理重点实验室,福州350003;农业部福州作物有害生物科学观测试验站, 福州350013;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福建省作物有害生物监测与治理重点实验室,福州350003;农业部福州作物有害生物科学观测试验站, 福州350013;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福建省作物有害生物监测与治理重点实验室,福州350003;农业部福州作物有害生物科学观测试验站, 福州350013;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福建省作物有害生物监测与治理重点实验室,福州350003;农业部福州作物有害生物科学观测试验站, 福州350013 |
| |
基金项目: | 基金项目;福建省农业科技重大专项子专题 |
| |
摘 要: | 通过研制环保、低毒、高效的蟑螂诱杀产品,加速蟑螂诱饵产品的应用和推广,为寻找依靠化学药剂为主防治蟑螂的替代产品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本研究以植物源物质、聚集信息素结合食饵对蟑螂开展了诱杀试验,通过德国小蠊和美洲大蠊对3种不同配方的饵剂:配方1(PPF-A)、配方2(PPF-B)、配方3(PPF-C)的行为反应和死亡率来综合评价饵剂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德国小蠊和美洲大蠊对饵剂PPF-A、PPF-B、PPF-C的趋向反应率均显著高于对照,但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美洲大蠊对3种配方饵剂(PPF-A、PPF-B、PPF-C)的趋向反应率均低于德国小蠊。在选择取食3种饵剂(PPF-A、PPF-B、PPF-C)的情况下,德国小蠊在7 d内全部死亡;其中取食饵剂PPF-C的德国小蠊在第6 d就全部死亡,而对照组均无虫死亡。仅取食饵剂PPF-C的美洲大蠊在7 d内全部死亡。三种配方饵剂对德国小蠊的诱杀效果要高于美洲大蠊,饵剂PPF-C对美洲大蠊和德国小蠊的防治效果最好。
|
关 键 词: | 德国小蠊 美洲大蠊 饵剂 诱杀效果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