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气温对北京市居民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死亡影响的时间序列研究
引用本文:张润华,王晶,李刚,刘改芬.气温对北京市居民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死亡影响的时间序列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3,44(11):1802-1807.
作者姓名:张润华  王晶  李刚  刘改芬
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北京 100070;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北京 100013
基金项目: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2020-1-2041,2022-2G-2049)
摘    要:目的 分析日均气温对北京市居民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死亡的影响。方法 使用北京市2014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卒中死亡监测数据和气象数据,应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校正时间长期趋势、星期效应、空气污染物和相对湿度,评价日均气温对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死亡的累积效应。对性别和年龄进行分层分析以评价其效应修饰作用。结果 2014-2019年北京市因卒中死亡人数共99 222例,其中缺血性卒中69 327例,出血性卒中24 954例,其他未明确分类卒中4 941例。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分析显示,气温对卒中死亡风险影响呈非线性,且存在滞后性。对于缺血性卒中死亡,与卒中死亡风险最小所对应的温度(MMT,10.0℃)相比,极低温(-6.2℃)存在滞后效应,在滞后0~21 d时达到最大效应(RR=1.26,95%CI:1.04~1.51);极高温的效应自滞后0~3 d出现,到滞后0~14 d时累积RR值为2.13(95%CI:1.72~2.62)。对于出血性卒中死亡,极低温对卒中死亡风险较持续,以MMT(28.0℃)为参照,极低温在滞后0~21 d达到最大效应(RR=2.14,95%CI:1.23~3.70),而极高温作用较为短暂,只在滞后0~3 d的效应有统计学意义(RR=1.14,95%CI:1.01~1.28)。分层分析结果显示,极低温和较低温对女性的出血性卒中死亡效应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极高温可增加不同性别和年龄组人群缺血性卒中死亡风险。结论 低温对缺血性卒中死亡风险具有滞后性,而对出血性卒中死亡风险较持续,高温对缺血性卒中死亡风险较持续,而对出血性卒中影响较短暂。性别和年龄可能会修饰气温对卒中死亡风险影响的效应大小。

关 键 词:气温  卒中  死亡率
收稿时间:2023/3/10 0:00:00

Effect of ambient temperature on mortalities of ischemic stroke and hemorrhagic stroke in Beijing: a time series study
Zhang Runhu,Wang Jing,Li Gang,Liu Gaifen.Effect of ambient temperature on mortalities of ischemic stroke and hemorrhagic stroke in Beijing: a time series study[J].Chinese Journal of Epidemiology,2023,44(11):1802-1807.
Authors:Zhang Runhu  Wang Jing  Li Gang  Liu Gaifen
Institution:Beijing Tiantan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70, China;Beijing Center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Beijing 100013, China
Abstract:
Keywords:Temperature  Stroke  Mortality
点击此处可从《中华流行病学杂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华流行病学杂志》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