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Ⅰ型及Ⅲ型前胶原核酶对裸鼠增生性瘢痕的干预
引用本文:张涛,朱家源,朱斌,林玉坤,李新强,唐冰.Ⅰ型及Ⅲ型前胶原核酶对裸鼠增生性瘢痕的干预[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5,9(46):77-79.
作者姓名:张涛  朱家源  朱斌  林玉坤  李新强  唐冰
作者单位:1. 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广东省广州市,510080;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暨南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广东省广州市,510220
2. 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广东省广州市,510080
3. 中山大学医学院电镜宣,广东省广州市,51008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9770842)~~
摘    要:目的:观察Ⅰ,Ⅲ型前胶原核酶对裸鼠增生性瘢痕的作用效果。方法:实验于2004-02/06在中山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电子显微镜室及第一附属医院外科实验室进行。①建立裸鼠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80只)。②将裸鼠随机分为实验组Ⅰ型组20只,注射Ⅰ型前胶原核酶;Ⅲ型组20只,注射Ⅲ型前胶原核酶;Ⅰ型+Ⅲ型组20只,注射Ⅰ型及Ⅲ型前胶原核酶;各组又分为2.5μg/100μL及5.0μg/100μL两个剂量组,每个剂量组各10只裸鼠。对照组:生理盐水组10只,注射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10只。于建立模型的第4周开始,实验组与生理盐水组每天用微量注射器行瘢痕内多位点注射1次,共7d;第6周取材。③应用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偏振光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观察分析各组胶原含量及分布的改变。④电子显微镜观察各组实验前后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①各实验组瘢痕体积均缩小;Ⅰ型组、Ⅰ型+Ⅲ型组实验后与实验前比较体积明显缩小Ⅰ型组2.5μg/100μL:(25.6±1.2),(28.3±2.1)mm3,5.0μg/100μL:(27.9±3.0),(30.4±1.7)mm3;Ⅰ型+Ⅲ型组2.5μg/100μL:(24.8±1.6),(29.5±3.3)mm3,5.0μg/100μL:(24.6±1.7),(27.8±1.8)mm3,t=1.981~2.025,P<0.05]。②Ⅰ型组、Ⅰ型+Ⅲ型组与对照组相比Ⅰ型胶原纤维分布明显减少。③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具有典型的增生性瘢痕的特点,各实验组瘢痕形态改变不明显。④实验组及对照组的超微结构改变无明显差异。结论:Ⅰ和Ⅲ型前胶原核酶均可有效地减少裸鼠增生性瘢痕中胶原的含量。

关 键 词:胶原Ⅰ型  胶原Ⅲ型  瘢痕  成纤维细胞
文章编号:1671-5926(2005)46-0077-03
修稿时间:2005年8月24日

Intervention of ribozymes of type Ⅰ and Ⅲ procollagen on hyperplastic scar of nude mice
Zhang Tao,Zhu Jia-yuan,Zhu Bin,Lin Yu-kun,Li Xin-qiang,Tang Bing.Intervention of ribozymes of type Ⅰ and Ⅲ procollagen on hyperplastic scar of nude mice[J].Journal of Clinical Rehabilitative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2005,9(46):77-79.
Authors:Zhang Tao  Zhu Jia-yuan  Zhu Bin  Lin Yu-kun  Li Xin-qiang  Tang Bing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