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降钙素原在鉴别血流感染菌种中的作用
引用本文:杨燕徐继扬范璐嵇玲徐敏.降钙素原在鉴别血流感染菌种中的作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24):46-49.
作者姓名:杨燕徐继扬范璐嵇玲徐敏
作者单位:1.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225001;
摘    要:目的比较血清降钙素原(PCT)在G-杆菌和G+球菌血流感染中的差异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急诊科血流感染患者,血培养结果阳性且为单一的G-杆菌或G+球菌菌株,并检测了血清PCT浓度,所有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通过APACHEII评分、SOFA评分、住院时间、死亡率来评价。根据菌株不同分为G-杆菌感染组(59例)、G+球菌感染组(24例)。比较2组患者入院时的PCT水平。绘制PCT对血流感染菌种鉴别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根据曲线下面积(AUC)来评价其对血流感染菌种鉴别的价值。结果 G-杆菌和G+球菌2组血流感染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严重程度、住院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流感染患者的感染来源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杆菌感染多来源于消化系统,G+球菌感染多来源于呼吸系统。从血液培养的菌株分布来看,引起血流感染的G-杆菌以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为主,G+球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葡萄球菌为主。G-杆菌组PCT高于G+球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PCT曲线下面积AUC=O.680(95%CI:0.555-0.806)、AUC与area=0.5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CT值的最佳截断值为2.5 ng/m L,此时Youden指数最大(0.309),灵敏度为55.9%,特异度为70.5%。结论血清PCT浓度在G-杆菌引起血流感染中明显增高,故早期检测有诊断意义。

关 键 词:降钙素原  G-杆菌  G+球菌  血流感染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