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蒲灵化瘀止痛方对子宫腺肌病模型小鼠异位和在位内膜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影响
引用本文:李天真,付先芸,魏绍斌.蒲灵化瘀止痛方对子宫腺肌病模型小鼠异位和在位内膜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影响[J].甘肃中医,2014(11):17-21.
作者姓名:李天真  付先芸  魏绍斌
作者单位:1. 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四川 成都,610031
2. 湖北省宜昌市妇幼保健院妇科
3.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科
摘    要:目的:探讨蒲灵化瘀止痛方对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ADM)小鼠异位及在位内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抑素(ENS)、微血管密度(MVD)表达的影响,从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角度揭示蒲灵化瘀止痛方治疗ADM的作用机理。方法:造模饲养3个月建立小鼠ADM模型。将ADM小鼠随机分为蒲灵化瘀止痛方高、中、低剂量组,丹莪妇康煎膏组,孕三烯酮组,模型组,空白组,连续给药12周后,采用HE染色法观察不同组子宫内膜腺体与间质侵入子宫肌层的程度;采用免疫组化SP法染色检测异位和在位子宫内膜的VEGF、ENS的表达,并通过CD31标记异位子宫内膜血管内皮细胞,测定其MVD。结果:蒲灵化瘀止痛方高、中剂量组能降低模型小鼠异位和在位内膜VEGF的表达(P〈0.01),降低模型组小鼠异位内膜VEGF/ENS的比值(P〈0.01),有下调模型小鼠在位内膜VEGF/ENS比值的趋势。结论:蒲灵化瘀止痛方减少经量的机制可能是抑制在位内膜血管生成,减少在位内膜血管数量;蒲灵化瘀止痛方缩小病灶、减轻痛经程度的机制可能是抑制异位内膜血管生成,减少异位内膜血管数量。

关 键 词:子宫腺肌病  异位和在位内膜  组织形态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内皮抑素  微血管密度  蒲灵化瘀止痛方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