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侵袭性垂体腺瘤的分子水平研究进展
作者姓名:赵程程  李维平  张猛  高永中  张秋生
作者单位:1. 510182广州医科大学;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2.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摘    要:垂体腺瘤是鞍区常见肿瘤,按照肿瘤生物学行为分三类: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侵袭性垂体腺瘤和垂体癌。在实际临床工作中,侵袭性垂体瘤的诊断及治疗相对棘手,肿瘤常常侵犯周围结构如海绵窦、蝶筛窦、上斜坡、鞍底骨质、硬脑膜等,且易发生垂体瘤卒中致病情危急[1];其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通常按Hardy-Wilson分级、分期标准,即蝶鞍正常或局限性扩张,肿瘤<10 mm为Ⅰ级;蝶鞍扩大,肿瘤≥10 mm为Ⅱ级;鞍底骨质局限性破坏为Ⅲ级;鞍底骨质弥漫性破坏为Ⅳ级;通过CSF或血-脑屏障播散为Ⅴ级。在治疗上,侵袭性垂体腺瘤手术全切困难,术后残留率和复发率高,预后较差。影响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因素很多,包括 MicroRNAs ( miRNAs)、肿瘤细胞黏附性相关因子、增殖因子、基因突变、垂体瘤新生血管相关因子等。目前为止,侵袭性垂体瘤的发病机理仍处于研究中,其中侵袭性相关生物学标志物一直备受学者关注。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