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白介素33的变化和可能的作用
引用本文:黄立添,孙青,厉华,杨毅卿,杭春华. 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白介素33的变化和可能的作用[J].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5, 0(1)
作者姓名:黄立添  孙青  厉华  杨毅卿  杭春华
作者单位:1. 210002南京,南方医科大学南京临床医学院,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外科
2.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
3. 南京大学南京临床医学院,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外科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摘    要:目的:研究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在大鼠脑组织中白介素33(IL-33)的变化情况并探讨IL-33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可能作用。方法 SD大鼠被随机分为空白组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2 h、6 h、12 h、24 h、2 d、3 d组共7组,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采用视交叉前池注血模型,并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测定IL-33的表达,用RT-PCR检测IL-33和IL-1βmRNA的水平变化。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可以引起IL-33表达的升高,同时蛛网膜下腔出血后IL-33和IL-1β的mRNA变化水平有正相关。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可以提高IL-33的表达;IL-33有可能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关 键 词:蛛网膜下腔出血  白介素33  炎症

Change of IL-33 and possible effects in brain following SAH in rats
Abstract:
Keywords:subarachnoid hemorrhage  interleukin-33  inflammation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