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急性髓系白血病FLT3基因突变研究进展
作者姓名:杨金荣(综述)  曾云  于明(审校)
作者单位:1.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云南省血液病研究中心,昆明,650032;2. 昆明医科大学分子临床医学研究院,昆明,65050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110012);云南省联合专项基金资助项目(2013FB122;2014FB027);云南省卫生科技计划资助项目(2014NS167)。
摘    要: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cytic leukemia ,AML)是由髓系造血干/祖细胞起源的一组在临床及遗传学上均有高度异质性的克隆性疾病,是成人急性白血病的主要类型,分类复杂,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其发病机制主要包括染色体易位或缺失、原癌基因及抑癌基因突变等,但其独特的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改变是分类的基础,对疾病诊断、预后分层、微小残留病灶监测,以及靶向治疗的开发等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人们在AML中发现了越来越多的分子异常,例如NPM1、FLT3的内部串联重复序列(FLT3‐ITD)、C‐KIT等基因突变,在 AML 的分层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1],而FLT3/ITD 是 AML 中最常见基因突变之一,该突变在AML发病机制中起驱动作用[2],是提示预后不良的标志[3],动态检测AML患者治疗前后Fms样酪氨酸激酶‐3(FLT3)表达水平,可作为判断 AML 预后和监测微小残留病灶的一项指标。目前,在 FLT3‐ITD阳性 AML患者治疗方面,化疗和自体干细胞移植的疗效均不理想,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疗效尚存在争议,靶向治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也取得了一定疗效,然而随着耐药的出现,克服耐药的靶向药物治疗是人们面临的一大挑战,是治疗FLT3‐ITD阳性的AML患者的新方向。现简要综述AML中FLT3基因突变的临床意义、检测方法及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

关 键 词:急性髓系白血病  酪氨酸激酶  内部串联重复序列  酪氨酸激酶结构域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