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胃肠道间质瘤磁共振表现与肿瘤危险度分级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姓名:冯江峰  赵振华  王挺  黄亚男
作者单位:绍兴市人民医院浙江大学绍兴医院放射科 312000,绍兴市人民医院浙江大学绍兴医院放射科 312000,绍兴市人民医院浙江大学绍兴医院放射科 312000,绍兴市人民医院浙江大学绍兴医院放射科 312000
基金项目: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项目(2016KYB301);浙江省医药卫生平台计划项目(2015RCA024)
摘    要:目的 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表现,并研究其MRI表现与肿瘤病理危险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GIST患者的MRI资料,探讨与肿瘤不同病理危险级别之间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1例GIST中发生于胃部16例,小肠5例,肿瘤最大径2~20cm,磁共振上多表现为长T1WI 长T2WI软组织信号,弥散均受限,ADC值(0.7~1.9)×10-3mm2/s之间。病理危险度分级显示,高危组8例,中危组5例,低危组7例,极低危组1例。将不同危险度GIST的临床及MRI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生长部位、生长方式及T1、T2信号特点与肿瘤危险度分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肿瘤直径、形态、边界及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肿瘤直径、形态、边界与危险度分级之间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s分别为0.865、0.765、0.640),ADC值与肿瘤危险度之间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s=-0.776)。结论 胃肠道间质瘤的肿瘤直径、形态、边界及ADC值等MRI表现与其病理危险度分级相关,ADC值可为肿瘤危险度评估提供定量依据。

关 键 词:胃肠道间质瘤 危险度分级 磁共振成像
收稿时间:2018-06-04
修稿时间:2018-06-19
点击此处可从《医学研究杂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医学研究杂志》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