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急性脑外伤、脑缺血脑水肿的发病机制、分类及其防治
引用本文:张天锡.急性脑外伤、脑缺血脑水肿的发病机制、分类及其防治[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1996(1).
作者姓名:张天锡
作者单位: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神经外科!上海,200025
摘    要:脑水肿是一种组织病理学反应,主要表现为脑实质内水份过多,导致脑容积增大,颅内压增高。1967年,Klatzo将脑水肿分为血管源性细胞外水肿(血脑屏障破坏)和细胞毒性细胞内水肿(细胞代谢障碍)。前者多见于脑创伤、脑瘤的早期,而后者常见于脑缺血、脑缺氧后。实际上,在病程中两者往往并存。脑水肿液大都来自血管床,故严格说来,两类脑水肿均属于血管源性。由于脑是一种细胞密集型器官,细胞外间隙很少,仅及脑容积之5%,故脑水肿以细胞内水肿为主。近年来,各家致力于脑外伤、脑缺血后细胞分子水平的研究,对脑水肿机理有了更深一步…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