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大鼠脂肪条带结构与针刺镇痛效应的相关性
引用本文:孟凡迅,高媛媛,党瑞山,陈尔瑜,张俊芳,吴雁冰,施耀成.大鼠脂肪条带结构与针刺镇痛效应的相关性[J].中国临床康复,2005,9(24):114-115.
作者姓名:孟凡迅  高媛媛  党瑞山  陈尔瑜  张俊芳  吴雁冰  施耀成
作者单位:[1]江苏省神经再生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南通市226001 [2]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上海市200433
基金项目:上海市科学科技发展基金攻关项目(014319365);江苏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基金资助(04KJB360115)
摘    要:目的:观察大鼠胃经沿线脂肪条带结构与针刺镇痛效应的相关性。方法:实验于2003-10/2004-04在南通大学江苏省神经再生重点实验室完成。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成脂肪酶预处理胃经脂肪条带结构组(A组);脂肪酶预处理“足三里”穴组(B组);脂肪酶预处理胃经脂肪条带旁结构组(C组);生理盐水预处理胃经脂肪条带结构及穴位组(D组),每组6只。在运用脂肪酶、生理盐水预处理各组大鼠前后针刺“足三里”,进行针刺前后痛阈测定。结果:24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A,B组在预处理后50min,24h针刺前后的痛阈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1.328-2.094,P〉0.05);与预处理前24h的针刺后痛阈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975-5.023,P〈0.01)。C组和D组预处理后50min针刺前后的痛阈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9.308,t=7.938,P〈0.001)。与预处理前24h针刺后痛阈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0.369,t=0.476,P〉0.05)。②在脂肪酶预处理后48h时针刺前后痛阈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t=10.413,P〈0.001)。在脂肪酶预处理后6h时未预处理侧针刺前后的痛阈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2.661,P〈.001),与50min,24h两时段针刺后痛阈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12.68,P〈0.05)。结论:胃经沿线脂肪条带结构的连通与阻断对针刺镇痛效应的产生有着重要的依存关系,这种阻断作用是可逆的。

关 键 词:针刺镇痛  足三里  胃经  脂肪组织  脂肪酶
收稿时间:02 1 2005 12:00AM
修稿时间:03 31 2005 12:00AM

Association between strip structure of rat fat and analgesic effect of acupuncture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