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溃疡性结肠炎与结肠菌群关系研究进展
作者姓名:孙雨晴  袁良  孙娟
作者单位:科技处, 合肥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学院,230038;科技处, 合肥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学院,230038;科技处, 合肥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学院,230038
基金项目:安徽中医药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国家级重点项目
摘    要:溃疡性结肠炎( 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炎症性肠病的亚型,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其典型的临床表现以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及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为主。 UC的中医病名繁杂众多,根据其典型临床表现: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等,属于中医“泄泻”“痢疾”“肠风”“脏毒”等范畴[1]。病变部位多位于直肠和远端结肠,累及大肠黏膜及黏膜下层,以溃疡性病理改变为主。 UC病理特点主要是黏膜层的弥漫性炎症改变,其中固有层内弥漫性炎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浆细胞、单核细胞为主,活动期以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并且可发生隐窝炎和隐窝脓肿[2]。 UC病程长,病情轻重不等,易反复发作,治疗相当棘手,若迁延时间较长部分可引起结肠癌变。该病在西方国家发病率较高,而亚非国家相对较低。近年来,我国该病的患病率和发病率有明显增加倾向,而其确切病因与发病机制迄今仍未阐明[3],已成为当前我国中医药界在消化领域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随着微生态学的发展,临床普遍认为UC是由肠道微生态环境变化、宿主易感性、肠道黏膜免疫调节功能紊乱相互作用而导致的,人们越来越关注肠腔内细菌与UC的关系。本文就肠道菌群与UC的发病相关性作简要概述,以供参考。

关 键 词:溃疡性结肠炎  肠道菌群  微生态制剂  营养支持  粪菌移植
收稿时间:2015-05-06
修稿时间:2015-06-22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安徽医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安徽医学》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