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动物模型
作者姓名:樊曦  周柳红
作者单位:湖北黄梅眼科医院,435500
摘    要:模型制作方法及病理特征自发性遗传性动物模型:①OLETF大鼠:OLETF大鼠可自发性产生糖尿病,发病率有性别差异,25周龄雄性大鼠一般100%.5个月时,可观察到内核层细胞由3~4排减少为2排,感光细胞层细胞由8排减少到3~6排,色素上皮层细胞高度降低,基底膜周折发育迟缓,视网膜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并可观察到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损害.②STD大鼠:STD大鼠是Ⅱ型糖尿病动物模型,它是SD大鼠的亚型,能自然发生糖尿病,在鼠龄20周左右时发病,不用胰岛素治疗也能存活很长一段时间.眼底的并发症有新生血管形成、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等类似于人类增殖性视网膜病变.55周龄时可观察到血管异常和糖尿病性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的发生,但视网膜出血不常见;电镜检查发现视网膜基底膜增厚.③GK大鼠:通过对大鼠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并筛选高血糖的个体培育而来,为Ⅱ型糖尿病动物模型.Matsubara等[1]对GK大鼠的电生理研究表明,从4周开始糖尿病GK大鼠的a波、b波及Ops振幅下降,a波潜伏期延长,提示糖尿病早期感光细胞即受到损伤,但未观察到视网膜病变.

关 键 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动物模型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