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消化道良恶性狭窄或阻塞的介入治疗
引用本文:程英升,杨仁杰,李明华,方淳,尚克中.消化道良恶性狭窄或阻塞的介入治疗[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2,10(9).
作者姓名:程英升  杨仁杰  李明华  方淳  尚克中
作者单位:1.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放射科上海市,200233
2. 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介入诊疗科,北京市,100083
基金项目:国家九五攻关项目资助课题,No96-907-03-04
摘    要:目的:探讨消化道良恶性狭窄或阻塞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和他的优选法及其中远期疗效.方法:消化道(alimentaltract,AT)良恶性狭窄或阻塞患者383例,其中AT良性狭窄球囊导管扩张术组(A组)70例;AT恶性狭窄或阻塞永久性带膜或部分带膜金属支架扩张组(B组)180例;AT良性狭窄永久性部分带膜金属支架扩张组(C组)25例;AT良性狭窄暂时性部分带膜金属支架扩张术组(D组)88例.AT恶性狭窄或阻塞经皮导管引流组(E组)20例.A组在X线引导下行球囊扩张;B组、C组和D组在X线引导下放置部分带膜和无膜金属支架,D组在支架术后3d由胃镜取出.E组由导管引流出黄疸.结果:A组70例共进行105次球囊扩张,平均1.5次.B组180例安放带膜或部分带膜金属支架188只.C组25例安放部分带膜金属支架15只;不带膜金属支架10只.D组88例安放部分带膜金属支架88只.B,C和D组支架置入成功率100%;D组支架取出成功率100%.E组经皮导管引流成功率100%.A组AT管腔最窄处直径术前为(3.1±1.7)mm,术后为(8.9±3.3)mm;并发症发生率为疼痛29%(20/70)、反流23%(16/70)、出血9%(6/70);超过1a的随访患者中91%(64/70)复发吞咽困难.B组AT肠管腔最窄处直径术前为(1.9±1.5)mm,术后为(13.3±2.8)mm;并发症发生率为疼痛20%(36/180)、反流10%(18/180)、出血15%(27/180)、支架移位5%(9/180);超过6mo的随访患者中15%(27/180)复发吞咽困难或肠梗阻或梗阻性黄疸,超过1a的随访患者中50%(75/150)复发吞咽困难或肠梗阻或梗阻性黄疸.C组AT管腔最窄处直径术前为(3.1±2.1)mm,术后为(17.7±2.4)mm;并发症发生率为疼痛40%(10/25)、反流60%(15/25)、出血12%(3/25)、支架移位16%(4/25);超过6mo的随访患者中20%(5/25)复发吞咽困难,超过1a的随访患者中25%(2/12)复发吞咽困难.D组AT管腔最窄处直径术前为(3.3±2.2)mm,术后为(15.1±2.9)mm;并发症发生率为疼痛40%(35/88)、反流15%(13/88)、出血16%(14/88);超过6mo的随访患者中16%(12/88)复发吞咽困难,超过1a的随访患者中9%(8/65)复发吞咽困难.E组AT管腔最窄处直径术前为(0.8±0.3)mm,术后为(4.6±0.7)mm;并发症发生率为疼痛20%(5/20)、渗血10%(2/20);超过6mo的随访患者中20%(2/10)复发梗阻性黄疸.结论:带膜或部分带膜金属支架或经皮导管引流是不能手术的AT恶性狭窄或阻塞介入治疗首选方法;球囊导管多次分级扩张术和暂时性部分带膜金属支架扩张术是AT良性狭窄介入治疗中的有效方法;在AT良性狭窄介入治疗中远期疗效方面,暂时性部分带膜金属支架扩张术是首选方法.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