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性脑梗死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进展
引用本文:刘艺萌,赵鸿琛,曹文杰.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性脑梗死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24(1):72-78.
作者姓名:刘艺萌  赵鸿琛  曹文杰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
摘    要: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狭窄(ICAS)是缺血性脑卒中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其2年脑卒中复发率可超过20%,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ICAS性脑梗死(ICAS-IS)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动脉-动脉栓塞、低灌注、穿支动脉闭塞。目前,针对ICAS脑卒中的不同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和复发率等预后情况研究尚有待进一步明确。文中介绍了ICASIS的不同发病机制、影像评估及其预后。基于MR-DWI的梗死模式是最常见的评估发病机制的影像学方法,但其并不完全等同于ICAS-IS的病理生理机制。近年来,其他影像学方法的发展加深了临床医生对ICAS-IS病理生理机制的认识和评估。综合多种影像学方法的研究表明,血流动力学受损或动脉-动脉栓塞机制导致的ICAS-IS同流域脑梗死复发率高于穿支动脉闭塞。对不同机制的ICAS-IS进行风险分层,目的是为了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进而改善患者预后,减少脑血管事件的复发。

关 键 词:颅内动脉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病理生理  预后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