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中医药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引用本文:沈凡琪,韩延华,刘丽.中医药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3,29(18):251-258.
作者姓名:沈凡琪  韩延华  刘丽
作者单位: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 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附属第一医院,哈尔滨 150040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省属本科高校中央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项目(2021ZYGLG001);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项目(H2015026);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二批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函[2019]62号)
摘    要:盆腔炎性疾病(PID)是当今困扰我国女性生育生活的一种疾病,以迁延难愈,反复发作为主要特点,其发病机制与细胞凋亡、免疫力低下、代谢及血流变异常、菌群失衡等因素相关。该病的病理表现常以组织粘连及纤维化的慢性炎症渗出为主,炎症反应贯穿于PID发生发展的始终,因此干预炎症反应是治疗该病的重要手段。西医治疗本病方法单一,常以抗生素经验性用药,而抗生素的使用带来的耐药问题却没有解决,患者症状不能得到明显改善,盆腔组织粘连持续存在。传统中医在抗炎方面疗效显著,治疗常以体内体外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口服中药汤剂、外用中药灌肠、中药离子导入、针灸等方式联合治疗,通过调控体内相关信号通路的传导,影响炎症因子表达而起到相应的治疗作用。目前多数文章以中医药提高治疗PID效果为中心,缺乏中医药调控PID相关信号通路及发病机制的总结性记载。故该综述通过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提出5条与该病发生相关的信号通路,即转化生长因子-β/Smads蛋白(TGF-β/Smads)信号通路、Janus酪氨酸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JAK/STAT)信号通路、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及Hippo信号通路,通过阐述PID的发病机制,为该病提供有效的治疗靶点及思路。

关 键 词:中医药  盆腔炎性疾病  信号通路  发病机制  研究进展
收稿时间:2022/6/4 0:00:00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