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小切口联合全修复策略治疗Lauge-Hansen旋前-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闭合骨折
摘    要:目的探讨小切口联合全修复策略治疗Lauge-Hansen旋前-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闭合骨折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7年1月采用小切口联合骨折、韧带及骨软骨全修复策略治疗的57例Lauge-Hansen旋前-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闭合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男31例,女26例;年龄21~65岁,平均41.1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33例,摔伤24例。其中内踝骨折20例,内踝完整但三角韧带深浅层断裂37例。受伤至入院时间3~34 h,平均9.6 h。术后评估胫骨远端关节面复位质量(采用Ketz-Sanders标准)、下胫腓联合复位情况(踝关节线上10 mm CT断层测量下胫腓联合前、后间距和外踝扭转角)及骨折愈合情况。于踝穴位X线片上测量内踝间隙(medial clear space,MCS)、下胫腓联合间隙(tibiofibular clear space,TFCS)、外踝尖至距骨外侧突距离(distal fibular tip to lateral process of talus,DFTL)。手术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评价踝关节疼痛及功能改善情况,并测量踝关节背伸、跖屈活动度。结果术中发现3例距骨骨软骨损伤,均采用微骨折技术处理。术后麻醉清醒后有2例发生止血带麻痹;患者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57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84个月,平均38.6个月。术后12个月骨折均达骨性愈合,无骨不愈合及畸形愈合发生。术后3个月胫骨远端关节面复位质量达优56例、良1例,优良率为100%。术后12个月患侧与健侧比较踝关节MCS、TFCS、DFTL、下胫腓联合前间距、下胫腓联合后间距及外踝扭转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患侧VAS评分、AOFAS评分、踝关节背伸和跖屈活动度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同时,与健侧比较,踝关节背伸和跖屈活动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联合全修复策略治疗Lauge-Hansen旋前-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闭合骨折是有效且安全的,不仅能降低切口并发症发生风险,还能提高踝关节及下胫腓联合复位质量,骨折、韧带及骨软骨的全修复能提高踝关节的内固定强度和关节稳定性。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