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抗凝和抗血小板聚集的策略
作者姓名:尚小珂  张刚成  LIANG Zhong  沈群山  卢蓉  彭婷  李丁扬  邓晓娴
作者单位:武汉市亚洲心脏病医院国家肺动脉高压诊疗基地国家结构心脏病介入培训基地心外科导管室;新加坡国立心脏中心;新加坡国立心脏研究所国立大学医学研究院
摘    要:目的:前瞻性评估房间隔缺损(ASD)介入封堵术后凝血和血小板系统的活化是否存在及程度,并提出新的抗凝策略。方法:选择单纯继发孔ASD导管介入封堵患者34例为试验组,另招募15名健康受试者为对照组。对照组随意设定假手术时间,两组病例均在术前1d、术后1、7、30、90、180d采血检查P-选择素和凝血酶原片段F1+2。结果:对照组F1+2的水平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均无显著改变;试验组F1+2水平术后1d即明显升高至(1.49±1.01)nmol/L,与对照组(0.93±0.35)nmol/L相比有极其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7d试验组达到最高峰(1.59±1.02)nmol/L,与对照组(0.98±0.28)nmol/L相比有极其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30d试验组降至(1.09±0.48)nmol/L,仍高于对照组(0.85±0.32)nmol/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0d和180dF1+2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和试验组P选择素表达水平在任意时期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系统的显著激活最早在植入封堵器后的第1周就已经开始,30d时降至初始水平,而血小板活化系统却在任何时段均没有变化,因此建议重新制定术后抗凝标准。

关 键 词:先天性心脏病  房间隔缺损  介入封堵  P-选择素  凝血酶原片段F1+2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