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骨延长术治疗下肢骨髓炎性骨缺损的临床研究
作者姓名:杨军  许建中  黄宗强  蔡喜雨
作者单位:1.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骨科464000;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450003;3.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骨科528400;
摘    要:背景:下肢骨髓炎性骨缺损的修复方法很多,其中骨延长术是一种通过骨骼牵引矫正肢体长度不均衡而被广泛应用于创伤及骨感染、肿瘤、先天性畸形等疾病的综合性技术。目的:探讨骨延长术治疗下肢慢性骨髓炎性骨缺损的术后缺损部位延长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4月采用骨延长术治疗的32例下肢骨髓炎性骨缺损患者,男20例,女12例;年龄22~52岁,平均(37.9±11.3)岁。患者均为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慢性骨髓炎、骨不连,入院前有2~4次手术史,病程12~36个月,平均(24.9±8.5)个月。骨髓炎部位为股骨22例,胫骨10例;缺损大小为2~4 cm,平均(3.2±0.6)cm。清创术后同期行骨延长术治疗,术后定期进行X线检查,随访观察缺损部位的成骨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Paley评分对骨不连愈合情况进行疗效评估。结果: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6~28个月,平均(22.6±6.4)个月。本组患者中,治疗效果获优26例,良6例。32例患者骨延长区骨再生情况均良好,患肢骨延长长度为6~10 cm,平均(7.9±1.4)cm,外固定架佩戴时间为5~11个月,平均(8.2±2.8)个月。骨延长术治疗期间,除发生针道感染、术区疼痛外,无软组织感染、血管以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清创后行骨延长术可重建下肢骨髓炎性骨缺损部位的长度,患者下肢骨和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是治疗下肢骨髓炎性骨缺损的一种有效方法。

关 键 词:股骨骨折  胫骨骨折  骨髓炎  骨不连  感染  清创  骨延长术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