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喘息综合征患儿的临床及肺功能特点北大核心CSCD
作者姓名:张亚芥潘家华代传林李丹
作者单位:1.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儿内科230001;
基金项目:安徽省公益性研究联动计划项目(15011d04016)
摘    要:目的探讨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喘息综合征(PBPDWS)患儿的临床及肺功能特点。方法收集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符合PBPDWS条件的患儿25例,另选取年龄一致、因喘息就诊的非BPD早产儿24例和足月儿26例作为对照组,对3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3组患儿围生期情况,出生1年内喘息发作的频率、患下呼吸道感染的例数、接受住院治疗的例数,出生1年时的潮气肺功能;PBPDWS组患儿因持续、反复呼吸道症状,在出生6~12个月行肺部CT检查,分析其肺部CT特点,并与出生时肺部CT比较。结果3组患儿出生1年时身高与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PBPDWS组最低,非BPD早产儿组次之,足月儿组最高(70.40±3.48) cm、(74.50±1.87) cm、(77.92±3.01) cm,P=0.000;(7.97±1.04) kg、(9.51±1.15) kg、(10.38±1.47) kg,P=0.000]。3组患儿出生1年内喘息发作的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1.389,P〈0.05),其中PBPDWS组最高,非BPD早产儿组次之,足月儿组最低(7.4±1.8)次、(4.2±1.2)次、(3.4±0.6)次];出生1年内PBPDWS组下呼吸道感染18例,非BPD早产儿组9例,足月儿组3例,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505,P〈0.05);出生1年内PBPDWS组接受住院治疗16例,非BPD早产儿组7例,足月儿组2例,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460,P〈0.05)。3组患儿的肺功能指标:达峰时间比(tPF%tE)和达峰容积比(VPF%VE)2个反映阻塞功能障碍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PBPDWS组最低,非BPD组其次,足月儿组最高(15.69±4.29)%、(20.63±1.90)%、(25.95±3.79)%;(19.13±3.16)%、(21.51±2.17)%、(28.02±4.84)%]。PBPDWS组患儿6~12个月时肺部CT主要表现:局限性肺气肿9例(36%),纤维条索影、网格状影和胸膜下三角形不透亮影20例(80%),支气管扩张6例(24%)(同一患儿病变非单一存在,常2、3种病变并存)。结论PBPDWS患儿生长发育迟缓、呼吸系统疾病患病率高,潮气肺功能阻塞程度重,肺部CT具有特定的影像学特点。

关 键 词: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喘息综合征  临床特点  肺部CT  潮气肺功能  儿童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