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途径反歧视干预模式在艾滋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
| |
作者姓名: | 王红红 李贞贞 吴小花 阮叶 罗军飞 |
| |
作者单位: | 1. 中南大学护理学院,长沙,410013 2. 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护理部,广州,510000 |
| |
基金项目: | 2012年中国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CSO-2012-研06)。 |
| |
摘 要: | 中国在联大特别会议2010年国家进展报告中估计我国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人数为74万左右[1],但是近两年我国累计报告的 HIV/AIDS 只有22~32万例[2],尚有4万多的 HIV /AIDS 人群未进行检测和治疗,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艾滋病相关羞辱和歧视的存在。来自于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羞辱和歧视使 HIV /AIDS 人群失去了经济和情感支持,不能公平享有医疗卫生服务,被迫失业,普遍存在焦虑、抑郁,内疚或负罪感,自杀倾向和自杀病死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3‐6],这不仅使 HIV/AIDS 人群在生理、心理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受到很大的影响,而且也成为社会综合防治艾滋病的重大障碍。在我国,艾滋病相关羞辱和歧视的干预措施集中在通过大众传媒、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等提高人们的知识,增加大众对 HIV/AIDS 人群的可接受程度[7]。这些干预措施在短时期内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研究发现,单纯的宣传教育并不能完全改善人们对 HIV /AIDS 人群的歧视态度,对他们生活质量的影响也很小[8]。国外对艾滋病相关羞辱和歧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索如何降低 HIV/AIDS 人群感知到的羞辱和歧视,于是,强调感染者积极参与的干预项目是以后研究工作的重点。本研究以患者为中心,融合中国传统的家庭文化理念,建立以家庭为基础的艾滋病反歧视干预模式,为进一步开展社区艾滋病反歧视干预活动提供研究基础。
|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