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应用传染病动力学模型评估广州市“互联网+艾滋病综合预防服务体系”防治效果
引用本文:刘建华,程伟彬,徐慧芳,顾菁,郝春,何蔚云,王科儒,钟斐,魏丹诺,彭丽萍,郝元涛,李菁华.应用传染病动力学模型评估广州市“互联网+艾滋病综合预防服务体系”防治效果[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9,40(10):1227-1233.
作者姓名:刘建华  程伟彬  徐慧芳  顾菁  郝春  何蔚云  王科儒  钟斐  魏丹诺  彭丽萍  郝元涛  李菁华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广州 510080,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预防控制部 510440,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预防控制部 510440,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广州 510080;中山大学全球卫生研究中心, 广州 510080,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广州 510080;中山大学全球卫生研究中心, 广州 510080,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预防控制部 510440,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广州 510080,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预防控制部 510440,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广州 510080,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广州 510080,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广州 510080;中山大学全球卫生研究中心, 广州 510080,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广州 510080;中山大学全球卫生研究中心, 广州 51008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803334,71774178,71974212);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18-301);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8ZX10715004);广东省省级科技计划(2017A020212006);广州市科学(技术)研究专项(201607010332,201607010368)
摘    要:目的 应用传染病动力学模型评估“互联网+艾滋病综合预防服务体系”对2010-2017年广州市互联网型MSM艾滋病流行趋势的影响。方法 构建广州市互联网型MSM的传染病动力学模型(模型),收集整理广州市哨点监测的互联网型MSM相关数据,进行文献检索,调整模型运行的输入参数及校正参数。运用Matlab 7.0软件将模型参数及微分方程进行编程和计算,对2010年互联网艾滋病预防服务开展前后,分析MSM HIV流行趋势,评估广州市互联网艾滋病预防服务对MSM艾滋病的防治效果。结果 模型估计,按照2010年之前的基线情况下,模型估计2017年MSM HIV感染率将上升至22.75%,2010-2017年累计新发HIV感染者11 038例。按照开展互联网艾滋病预防服务的情况下,模型估计2010-2017年MSM的HIV感染率分别为8.44%、9.68%、10.65%、11.34%、11.73%、11.83%、11.71%和11.43%,与哨点监测数据相近,模型拟合度高;2010-2017年累计新发HIV感染者4 009例,减少新发HIV感染者7 029例(63.68%)。结论 构建的模型拟合结果较为合理,适用于预测广州市互联网型MSM HIV流行趋势;广州市自2010年建立“互联网+艾滋病综合预防服务体系”以来,到2015年基本遏制了互联网型MSM新发HIV感染的上升势头,其防治效果较好。

关 键 词:艾滋病病毒/艾滋病  动力学模型  男男性行为人群  互联网+
收稿时间:2019/4/13 0:00:00
点击此处可从《中华流行病学杂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华流行病学杂志》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