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体外膜肺氧合联合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抢救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引用本文:吴颖,张励庭,冯力,黄炫生,耿学斌,李莉.体外膜肺氧合联合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抢救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循环杂志,2018(6).
作者姓名:吴颖  张励庭  冯力  黄炫生  耿学斌  李莉
作者单位:中山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唐山工人医院心内二科
摘    要: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OM)联合急诊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抢救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临床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1至2017-01期间于我院植入ECMO联合急诊PCI治疗AMI后心脏骤停患者37例的临床资料,男性28例(75.7%)。根据患者的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n=17)和死亡组(n=20),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37例患者手术成功率100%,存活率45.9%(17/37)。两组患者的冠脉病变血管支数、罪犯血管的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存活组的罪犯血管以右冠脉比例最高(52.94%),死亡组以左前降支比例最高(60.00%)。与死亡组比较,存活组患者的传统心肺复苏时间(54.6±25.7)min vs(31.4±5.2)min]、发生心脏骤停至ECMO植入时间(93.6±60.5)h vs(47.5±19.5)h]较短,心肺监护病房住院时间较长16.0(8.7,32.6)d vs 4.0(2.0,12.0)d];植入ECMO 24 h、48 h后,存活组的平均动脉压(89.6±21.9)mm Hg、(87.9±19.4)mm Hg,1 mm Hg=0.133k Pa]显著高于死亡组(71.8±19.3)mm Hg、(63.7±18.6)mm 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左前降支(OR=0.723,95%CI:0.516~0.947)、病变血管支数(OR=1.638,95%CI:1.107~1.729)、更长的心肺复苏时间(OR=0.712,95%CI:0.436~0.973)和发生心脏骤停至ECMO植入时间(OR=0.698,95%CI:0.411~0.859)可能加重患者死亡的风险,而植入ECMO复苏后48 h的较高的平均动脉压(OR=0.672,95%CI:0.326~0.693)可能减少患者死亡的风险(P均0.05)。结论:ECMO联合急诊PCI治疗AMI后心脏骤停,患者存活率高,且安全性较好。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