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对《素问.痿论》“荥”“俞”字解之我见
引用本文:李茂春.对《素问.痿论》“荥”“俞”字解之我见[J].甘肃中医,1992,5(2):7-8.
作者姓名:李茂春
作者单位:甘肃省徽县中医院 742300
摘    要:《素问·痿论》“帝曰:治之奈何?歧伯曰:各补其荥而通其俞,调其虚实,和其逆顺”。对其中“荥”、“俞”二字有两种解释;第1种认为“荥”、“俞”即“荥俞”,“腧穴”的意思。持这种观点的如明·张介宾曰:“补者所以致气,通者所以行气,上文云独取阳明,此复云各补其荥,而通其俞。盖治痿者,当取阳明,又必察其所受病之经而兼治之也。如筋痿者,取阳明厥阴之荥俞,脉痿者取阳明少阴之荥俞;肉痿骨痿,其治皆然。”清·张志聪亦曰:“伯言治痿之法,虽取阳明,而当兼取五脏之荥俞也。各补其荥者,补五脏之真气也;通其俞者,通利五脏之热也”。第2种解释则认为“荥”、

关 键 词:中医名词  内经  荥穴  俞穴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