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维生素D受体基因起始密码和3′端多态性与绝经后妇女骨密度的关系
引用本文:章振林,赵金秀,孟迅吾,周学瀛,邢小平,夏维波.维生素D受体基因起始密码和3′端多态性与绝经后妇女骨密度的关系[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03,20(1).
作者姓名:章振林  赵金秀  孟迅吾  周学瀛  邢小平  夏维波
作者单位:1. 200233,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质疏松科
2. 100730,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
摘    要:目的了解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 VDR)基因起始密码多态性和3′端多态性对北京地区汉族绝经后妇女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值的影响是否具有协同作用.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了110名绝经后妇女VDR基因Fok Ⅰ和3′端多态性,同时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绝经后妇女腰椎2~4(L2-4)、股骨颈、Ward's三角和大转子区的BMD值. 结果被研究人群Fok Ⅰ、Apa Ⅰ、Bsm Ⅰ和Taq Ⅰ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单独分析各基因型与绝经后妇女BMD值的关系,仅显示Bsm Ⅰ基因型与BMD值有关联(P<0.05);协同分析Fok Ⅰ基因型和Apa Ⅰ、Bsm Ⅰ、Taq Ⅰ基因型与BMD值的关系,显示Fok Ⅰ-Apa Ⅰ基因型与绝经后妇女L2-4BMD值显著相关(P<0.001),而未见Fok Ⅰ-Bsm Ⅰ基因型与绝经后妇女各部位BMD值的关联,Fok Ⅰ-Taq Ⅰ基因型与股骨颈和大转子区部位BMD值有关联(P<0.05).此外,未发现VDR基因3′端多态性之间与各部位的BMD值有关联. 结论 VDR基因Fok Ⅰ多态性虽然与绝经后妇女BMD值无关联,但Fok Ⅰ多态性和3′端多态性(Apa Ⅰ和Taq Ⅰ)对绝经后妇女BMD值的影响具有协同作用.

关 键 词:维生素D受体基因  起始密码子  遗传多态性  骨密度

Association of polymorphisms of vitamin D receptor gene start codon and 3′-end region with bone mineral density in postmenopausl women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