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中岩上静脉的处理策略题录
引用本文:甄雪克,张黎,袁越,于炎冰.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中岩上静脉的处理策略题录[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24(1).
作者姓名:甄雪克  张黎  袁越  于炎冰
作者单位: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
摘    要:目的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MVD)术中岩上静脉与三叉神经的位置关系及其相应的处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0月至2023年3月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同一术者主刀治疗的69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岩上静脉与三叉神经的相对位置关系分为3型:Ⅰ型为交叉型, Ⅱ型为伴随型, Ⅲ型为平行型。对于Ⅰ型患者, 充分解剖分离岩上静脉与三叉神经和(或)小脑幕之间的蛛网膜, 通过此空间进行第一间隙责任血管的减压;对于Ⅱ型患者, 需尽可能地将岩上静脉与三叉神经及其神经根进/出脑干区的蛛网膜分离, 并置入垫棉隔离;对于Ⅲ型患者, 以吸引器将岩上静脉轻轻推开, 完整显露第一间隙进行减压。以巴罗神经学研究所(BNI)疼痛分级评估手术疗效。出院后采用门诊和电话的方式随访患者的BNI疼痛分级。结果 69例患者中, 岩上静脉与三叉神经的位置关系为Ⅰ型者占比为52.2%(36例), Ⅱ型占比为30.4%(21例), Ⅲ型占比为17.4%(12例);MVD术中均完整保留岩上静脉。术后7 d内, 患者BNI疼痛分级Ⅰ级68例, Ⅱ级1例。术后无一例发生听力障碍、静脉回流障碍等并发症。69例患者的随...

关 键 词:三叉神经痛  治疗结果  岩上静脉  显微血管减压术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