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预防气管切开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发生颈内静脉异位的新方法
引用本文:何燕娴,张艺军,郭振辉,李平.预防气管切开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发生颈内静脉异位的新方法[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26):3199-3202.
作者姓名:何燕娴  张艺军  郭振辉  李平
作者单位:510010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护理部(何燕娴),干部病房二科(张艺军,李平),老年重症医学科 广州市暨广东省老年感染与器官功能支持重点实验室(郭振辉);通信作者:何燕娴,510010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护理部;E-mail:hlbhyxhz@126.com
基金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科学研究专项(2014J4100033)——老年脓毒症肠功能障碍的临床评估与干预;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科学研究专项(一般研究)(201510010176)——ACE2-Ang(1-7)-Mas轴对胰岛素抵抗的调控作用:非酒精性脂肪肝炎新机制
摘    要:目的 研究预防气管切开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过程中发生颈内静脉异位的新方法。方法 选择2009年2月-2014年11月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采用超声引导行PICC置管的气管切开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在PICC置管过程中,对照组采用指压法,观察组采用B超探头压迫法。观察两组PICC置管过程中导管异位入颈内静脉的发生率、置管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置管后X线检查PICC尖端位置正确率。结果 置管过程中,观察组PICC异位入颈内静脉发生率为4.7%(2/43),低于对照组的34.9%(15/43)(χ2=12.904,P=0.005)。观察组置管时间为(14.7±3.1)s,短于对照组的(22.4±14.0)s(t=-3.512,P=0.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的9.3%(4/43)(χ2=4.195,P=0.041)。置管后两组X线检查PICC尖端位置正确率均为100%。结论 B超探头压迫法较指压法能降低气管切开患者PICC导管异位入颈内静脉发生率,且具有置管时间短、安全的优点。

关 键 词:   导管插入术  外周  超声检查  指压法  异位  气管切开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全科医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全科医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