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2.116 体表胃电刺激对胃动力障碍疾病疗效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引用本文:柯美云,王智凤,郭晓峰,许国铭,邹多武,罗金燕,朱有玲.2.116 体表胃电刺激对胃动力障碍疾病疗效的多中心临床研究[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1,21(Z1):84.
作者姓名:柯美云  王智凤  郭晓峰  许国铭  邹多武  罗金燕  朱有玲
作者单位:1. 北京协和医院
2. 第二军医大学,上海长海医院
3.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医院
摘    要:目的观察体表胃电刺激对胃动力障碍疾病的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入选具有上腹胀痛、早饱、呕吐等症状的患者52例,其中48例为功能性消化不良;1例表现为上腹消化不良,但有胆囊切除术史;此外,有胃动力障碍症状的IBS 和GERD患者共3例.仪器使用泰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WCH胃肠起搏器,双电极部位采用标准位置.胃电刺激治疗每日1次,每次45min,共10天,均在早餐后进行.治疗前后进行症状评分、测定胃对不透X-线标志物的5h排空率、以及记录胃电图.症状改善2个等级或完全消失为显效,改善1个等级为有效,无改善或加重为无效.(有效+显效)/总例数=有效率.结果 1.症状改善治疗后对照组除"呕吐"外,2组所有症状都有改善( P<0.05),2组间治疗后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只有试验组"上腹痛"改善的有效率(100%)较对照组(70%)更为明显(P=0.024),其他症状改善的有效率在2组也都有提高,但2组间无差异(P>0.05).2.胃排空率试验组治疗后明显高于治疗前. 而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后无统计学差异(P=0.4242).治疗前后差值的组间比较,试验组也高于对照组(P=0.014).3.胃电参数试验组治疗后的餐后主频率高于餐前,也高于治疗前的餐后主频率,同时对照组治疗后的餐后正常胃电节律高于治疗前,不过在治疗前已经有餐后的胃动过速明显高于餐前(P=0.019).其他所有胃电参数的差值比较在两组间以及组内治疗前后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间治疗有效率的比较,患者评价两组相似,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76.0%和57.7%(P=0.237),而医师评价试验组(80.0%)高于对照组(46.2%,P=0.02).5.症状总分的改善和胃排空的改善之间呈正相关.胃排空改善和餐后正常胃电节律改善之间也呈正相关.结论体表胃电刺激治疗胃动力障碍性疾病,症状可明显改善,其中有安慰剂效应.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