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性起搏的再认识 |
| |
作者姓名: | 宿燕岗 葛均波 |
| |
作者单位: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脏内科,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上海,200032 |
| |
摘 要: | 近年来多个临床试验证实在死亡率、心力衰竭等方面,DDD起搏与VVI起搏无区别,主要原因为高比例的右室心尖部(RVA)起搏导致的左、右心室及左室内的不同步抵消了房室同步起搏的益处。今后除尽量选择以心房为基础的心脏起搏方式外,应采用诸如动态房室延迟和起搏模式自动转换等功能以最大程度的降低RVA起搏。如果必须依赖心室起搏,应考虑选择RVA以外的部位如右室流出道间隔进行起搏,尤其是在左室功能已受损的患者。维持和促进心室激动的同步化将成为今后生理性起搏的重要研究方向。
|
关 键 词: | 心血管病学 起搏 综述 右室心尖部 起搏模式 |
文章编号: | 1007-2659(2007)03-0196-04 |
修稿时间: | 2006-12-07 |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