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椎体成形术后骨水泥弥散分布与疗效的关系
引用本文:肖建林,朱新林,谭屏,欧阳玉,刘伟聪,戴冬晴,卢吉平,李炎炎,危果,胡龙,李佐威.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椎体成形术后骨水泥弥散分布与疗效的关系[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23(4):300-306.
作者姓名:肖建林  朱新林  谭屏  欧阳玉  刘伟聪  戴冬晴  卢吉平  李炎炎  危果  胡龙  李佐威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一医院骨科
摘    要:目的 探讨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椎体成形术后骨水泥弥散分布与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4月在本院行椎体成形术的80例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骨水泥在伤椎椎体中的弥散体积比,结合骨水泥在正侧位片上的弥散状态,分为1级组(<25%,n=36),2级组(25%~50%,n=24)和3级组(50%~75%,n=20)。比较三组患者术前、术后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伤椎后凸角、伤椎前柱高度变化、术前、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 VAS)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三组术后、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VAS、 ODI均有所改善(P<0.05);三组术后、术后6个月伤椎椎体后凸角均比术前减小(P<0.05),且2级组和3级组术后、术后6个月小于同期1级组(P<0.05),但2级组和3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术后、术后6个月椎体前柱均比术前增高(P<0.05),且2级组和3级组术后、术后6个月椎体前柱均...

关 键 词: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  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弥散分布  临床疗效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