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非活动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状态抗病毒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姓名:俞冰楠  刘寿荣
作者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浙江杭州 31005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西溪医院肝病科,浙江杭州 310023
基金项目:浙江省杭州市农业与社会发展科研项目(202204A02)
摘    要: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的自然病程一般分为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免疫控制期和再活动期。我国将免疫控制期定义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1000IU/ml、HBV DNA<2000IU/m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正常、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阴性、肝脏无或仅有轻度炎症坏死的慢性HBV感染者,即非活动性HBsAg携带状态患者。传统观点认为,该期患者的病毒复制处于低水平状态,肝脏一般无显著的炎症或纤维化,疾病进展缓慢,故不推荐使用抗病毒治疗方案。研究表明,HBsAg<1000IU/ml、HBV DNA<2000IU/ml、HBeAg阴性、丙氨酸转氨酶水平正常的患者仍存在进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甚至出现肝病相关死亡的风险。目前,临床对该部分人群是否应进行抗病毒治疗尚无统一标准。本文对非活动性HBsAg携带状态患者的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 键 词:乙型肝炎病毒  非活动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状态  抗病毒治疗  肝纤维化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现代医生》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现代医生》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