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组织工程联合自体骨软骨柱移植促进大面积骨软骨缺损的修复整合
作者姓名:孙骏  侯筱魁  李旭  汤亭亭
作者单位: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上海市200011
摘    要:目的:为了解决关节骨软骨急性损伤后的修复问题.通过观察研究组织工程联合自体骨软骨柱移植能否满意修复大面积骨软骨缺损并实现修复组织间的整合.以寻找一种适合临床应用的大面积骨软骨损伤修复方法。方法:2004—01/07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实验室进行组织工程联合自体骨软骨柱移植修复大面积骨软骨缺损的研究。首先体外培养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nsulin-1ike,growth factor-I,IGF-I)及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CF-β)进行诱导,最后复合藻酸钙凝胶在自体骨软骨柱移植修复山羊股骨内髁负重区骨软骨缺损的同时,将细胞/基质材料复合物填充于骨软骨柱间的空隙。以单纯自体骨软骨柱移植为对照,通过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进行检测。结果:两组的自体骨软骨柱的移植软骨均存活,和周围的原始软骨之间没有差别,维持透明软骨的特性。实验组软骨间的空隙区有新生软骨修复.结构与周围正常软骨类似,软骨交界区整合良好;对照组各时间点见软骨间的空隙区为纤维组织或纤维软骨修复,交界区有裂隙4、12、24周O’Driscoll,Keeley and Salter组织形态学评分实验组分别为(15.00&;#177;0.63),(18.83&;#177;1.17)和(22.17&;#177;0.75)分,对照组分别为(750&;#177;1.38),(8.00&;#177;063)和(8.67&;#177;0.52)分。实验组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lt;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实验组软骨间的修复组织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接近正常软骨,电镜提示修复组织具有透明软骨特征。结论:组织工程学与自体骨软骨柱移植的有机结合,获得自体移植软骨,组织工程化软骨,以及周围正常软骨高度整合,为高质量地修复骨软骨缺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 键 词:组织工程 软骨 移植,自体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 转化生长因子β 干细胞 骨髓细胞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